中国气象局分布的“2011年国内处十大天气气候事件”评选结果,“西南地区夏秋雨季降水异常偏少,‘水贵如油’,干旱严重”排名第二。读下图回答1-2题。
1.有关此次干旱的叙述,正确的( )
A.全球气候变暖与此次干旱的产生没有关系
B.昆明准静止锋持续时间过长与此次干旱密切相关
C.干旱期间不会导致我国粮食价格大幅度上涨
D.干旱期间应重点防范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2.在下列选项中与西南干旱影响有关的是( )
①棉花价格 ②烟草价格 ③广东的电力供应
④珠江口的咸潮 ⑤石油产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④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36分)
材料一、2009年2月2日监测的2008年入冬以来全国气象旱涝分布图(图9)
材料二、2008年11月下旬以来,中国北方降水量明显偏少,北方地区正在遭受大范围干旱。中国气象局专家表示,这次干旱持续时间之长、受旱范围之广、程度之重历史少见。加上入冬以来几次强降温天气过程造成旱冻交加,对农作物安全越冬及正常发育造成严重影响。
材料三、根据1950~1990年的资料统计,我国年平均干旱受灾面积为2085.1万公顷,洪涝受灾面积842.5万公顷。在1951年至1990年的30年中,全国共发生干旱300次,洪涝236次。
材料四、对1978年至1989年12年全国旱灾面积、水灾面积和粮食单产进行序列分析发现,粮食单产与旱灾面积显著相关,而与水灾面积几乎无相关关系。
材料五、我国1950-1991年间西北地区、东北地区、华北地区、西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南地区六个区域干旱季节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图10)
(1)(6分)读图9,2008年入冬以来,冬季蒸发较大,降水较少是导致我国北方____(粮食作物)主要产区干旱的直接原因。该粮食主产区遭受特旱灾害威胁的省份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地。
(2)(8分)材料五中,a是西南地区、c是东北地区、判断图10中其他字母表示的区域:b ,d ,e , f ,并以b为例说明其判断依据。
(3)(8分)结合材料五,请分析e、f两区旱灾季节差异的自然原因。
(4)(6分)结合材料三和四,请概括我国旱灾的严重性的特点。
(5)(8分)2008年入冬以来的干旱,已影响到我国北方粮食的生产,请试简要说明解决其问题的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2009年2月6日来自中国气象局的消息,由降水偏少和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导致的气象干旱已波及中国12个省份,北方冬麦区旱情为30年一遇。读我国部分地区干旱总次数等值线图(1951~1991年),回答11~13题。
11.造成我国北方大面积干旱的自然原因有( )
①降水偏少 ②沙尘暴增多 ③工农业用水增多 ④气温偏高 ⑤城市热岛效应
A.①② B.③⑤
C.①④ D.②④
12.下列有关我国部分地区干旱总次数等值线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西北地区无旱灾现象
B.华北平原、华南沿海与西南地区干旱发生频率较高
C.干旱多发区都分布在平原地区
D.干旱发生频率高与人类活动关系不密切
13.图中H地区为湿润地区,但又是干旱频发区。其自然原因除受夏季风不稳定影响外,还受( )
A.高原地形的影响 B.喀斯特地貌的影响
C.植被的影响 D.准静止锋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3-2014学年吉林省吉林市高三上学期摸底测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16分)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气象学上,最高气温在35℃以上时可称为“高温天气”。 据中国气象局新闻发言人陈振林介绍,2013年7月以来,我国南方高温持续时间长、覆盖范围广、强度大。有些地区出现40℃以上高温。
材料二:下图为中央气象台2013年7月31日全国高温区域预报
材料三:我国7月、8月部分台风活动情况及影响地区
(1)请描绘我国7月31日全国高温区域分布特征。(4分)
(2)根据材料,试分析图中甲、乙区域出现高温的原因。(1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届山东省级规范化学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0年10月~2011年2月我国华北大部及江淮北部等地区遭遇旱情。该图为“2011年1月29日我国局部地区气象干旱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问题。
1.此次干旱对冬小麦影响较大。对受害冬小麦面积进行调查可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 )
A.遥感 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计算机技术
2.中国气象局如果要对此次旱灾进行了动态监测和预报,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①遥感 ②全球定位系统 ③地理信息系统 ④数字地球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