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10分)
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地区因受人为干扰,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土壤侵蚀严重,出现“红色荒漠”(图8).为治理这一环境问题,20世纪80年代,当地采用人工种植松树和自然恢复等方式造林育林,形成了不同的植被景观。
分析自然恢复的次生林比人工松林防水土流失效果更好的原因。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重庆市2017届高三第三次诊断考试文综地理试卷 题型:选择题
气温高低、日较差大小对农作物生长有着重要影响。下图表示某农作物24小时干物质增长量与夜间温度的变化关系,该农作物的干物质90%为有机质。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昼夜25℃时,该作物生长最快的夜间温度是15℃
B. 昼夜25℃时,随着夜间温度增加,该作物24小时干物质增长量先增加后减少
C. 昼夜恒温25℃时与昼温25℃、夜间10℃时,该作物合成干物质的量相等
D. 恒温温室栽培该作物,可通过提高室内温度来增加产量
2.据图分析,该农作物最适宜种植的地点与时间组合是( )
A. 湟水谷地春季 B. 云贵高原夏季 C. 四川盆地秋季 D. 浙闽丘陵冬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湖北省沙市、恩施高中、郧阳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阶段性联考地理试卷 题型:选择题
《科技日报》报道:西部大开发调研组在河西走廊的调研中,发现一处面积约100多平方千米,形状特殊的花岗岩地貌。该处花岗岩岩体表面千疮百孔,形如蜂巢。“蜂巢”组合在一起,如流云翻浪、似百兽飞禽。伟硕岩体已被淘蚀得薄如蛋壳。花岗岩体绵延分布百里,相对高差百米以下。阅读上述材料,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造成这种“峰巢”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
A. 岩浆活动 B. 风力沉积 C. 风力侵蚀 D. 流水侵蚀
2.关于此处花岗岩与沉积岩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花岗岩先形成,沉积岩后形成;然后外力作用进行长期侵蚀
B. 沉积岩先形成,花岗岩后形成;然后外力作用进行长期侵蚀
C. 沉积岩与花岗岩同时形成;然后外力作用进行长期侵蚀
D. 根据材料,无法判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江西省2017届高三全真模拟文科综合-地理试卷 题型:选择题
下面示意某大河流域规划50年后建设用地增加比重(a图)和该流域水循环某环节水量增加比重(b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材料中某水循环环节是( )
A. 降水 B. 蒸发 C. 地下径流 D. 地表径流
2.流域建设用地增加对流域环境的影响是( )
A. 使区域气候趋于干热 B. 河流中下游地区洪涝减少
C. 流水侵蚀作用加强,水土流失严重 D. 岩层结构趋于稳定,地质灾害减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地理(全国卷3正式版) 题型:综合题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西班牙是欧洲发达国家中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国家。西班牙阿尔梅里亚省(位置见图6a)的甲地附近干旱少雨。1956年当地勘探到深层地下水后,灌溉农业得到发展。1971年引入滴灌技术,日光温室(不需人工增温)快速普及,生产的蔬菜、瓜果等农产品出口量大增,主要出口西班牙以北的欧洲发达国家。20世纪90年代以后,甲地温室农业进入集温室安装维护、良种培育与供应、产品销售、物流等为一体的集群式发展阶段,产品出口量加速增长。图6b示意甲地最低气温和降水量的年内变化。
1.从气候角度分析甲地普及日光温室的原因。(6分)
2.分析20世纪70~80年代甲地温室生产的农产品出口西班牙以北欧洲发达国家的优势条件。(6分)
3.分析甲地温室农业集群式发展对提高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作用。(6分)
4.你是否赞同在甲地扩大温室农业生产规模?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地理(全国卷2正式版) 题型:选择题
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孕育了古埃及农耕文明。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从上游带来的类似肥沃土壤的沉积物,与上游来水和周边区域的植物资源,都对农耕文明的形成意义重大。据此完成6~8题。
1.热带地区原始的耕种方式多为刀耕火种。古埃及人在刀耕火种方式出现之前,能够在沉积物上直接耕种,是因为尼罗河泛滥区
A. 用水便利 B. 土壤肥沃 C. 地势平坦 D. 植被缺失
2.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沉积物主要来源地的降水特点为
A. 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 B. 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小
C. 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大 D. 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小
3.古埃及人从周边区域引入植物用于种植,引入植物的生长期必须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由此判断这些植物最可能来自于
A. 热带雨林气候区 B. 地中海气候区 C. 热带草原气候区 D. 热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地理(全国卷1正式版) 题型:选择题
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该地寒冷期
A. 最低气温高于-16℃
B. 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C. 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D. 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
3.该地可能位于
A. 吉林省
B. 河北省
C. 山西省
D.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福建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题型:选择题
下图是我国南方某河流的一河段,河中有砂金,淘金处可能在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7年高考原创押题卷(二)文综-地理试卷 题型:综合题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伊犁河谷是我国西北地区主要黄土分布地区之一。该谷地黄土分布广泛,呈条带状,黄土厚度自西向东先逐渐增厚后变薄,黄土颗粒自西向东逐渐变细。下图中,图甲为伊犁地区地形地貌图,图乙为伊犁地区黄土层分布状况。
(1)说明伊犁河谷的地形特征对气候的影响。
(2)根据材料推断伊犁河谷黄土层的成因并说明理由。
(3)分析伊犁河谷易发生地质灾害的自然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