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读图1-12,完成下列要求。

       图1-12

(1)北回归线  正午太阳高度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夏至   (2)AB   (3)C   (4)8   6   10   (5)D   ⑹ C  ⑺图略,国际日界线指D所在的经线。 东西十二区  东 减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光照图的能力。从图中看出,此时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因此,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北半球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自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的高低纬递减。整个地球越向北白昼越长。B为晨线与赤道的交点,过B点的经线地方时为6时,D点地方时为10点。⑹变相考查区时计算,已知东4区是6时,此刻纽约(西五区)区时为21时,当地为晚上,所以小明应说“晚上好” ⑺国际日界线是东西十二区的中央经线,以西为东十二区,以东为西十二区,向东过国际日界线要减一天,向西过国际日界线要加一天。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2007年11月12日上午10时,雪龙号科考船从上海启程,开赴南极执行我国第24次南极科考任务,将在南极冰盖最高点冰穹-A(80°22′00″S、77°21′11″E)为我国建造第三个南极科考站选址,并为下一步建立天文台作准备。读图1,MN弧为晨昏线的一部分,完成17-18题。

17.在冰穹-A处进行天文观测的优势是  (    )

A.海拔高,气温低    B.暴风雪,纬度高

C.极夜长,空气稀    D.全天空,观测广

18.如果图示正是冰穹-A处天文观测最佳季节,则太阳直射点位于      (    )

A.180°、23°26′N   B.180°、23°26′S

C.0°、23°26′N    D.0°、23°26′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3-2014学年辽宁省铁岭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0年11月29日到12月10日联合国气候会议在墨西哥坎昆举行。读“大气受热过程”,完成下题。

1.在图中近百年来,全球气温的变化趋势与下列因素有关的是  (   )

A.①增强       B.②减弱          C.③减弱         D. ④增强

2.科学家发现, 随着大气层中的浮质和其它微粒增加,近几十年以来,到达地球的阳光量减少了10%,地球正在“变暗”。图中与“地球变暗”有关的大气热力作用是

 A.①         B.②        C.③      D.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浙江省分校高一12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联合国气候公约第18次缔约大会于北京时间2012年11月26日至12月9日在西亚国家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

材料二:整个20世纪,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0.8摄氏度。对全球变暖的趋势,IPCC(全球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提出了三种不同的预案(图2)

(1)联合国气候公约第18次缔约大会召开期间,多哈的日落时刻逐日    (提早或延迟),其正午日影朝    ,影子逐日变    

(2)读图1,与2006年相比,2007年阿拉斯加州该小镇沿岸的海冰融化量急剧    变大或变小)。这种变化将导致下垫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        (增多或减少),从而进一步造成北极气温      

(3)按A预案,全球自2000年起,平均气温每10年将升高约     ℃,并用直线将三种预案与其相应的能源消费结构连接起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根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共有12.95亿人,下图反映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得出的我国人口的年龄构成,与10年前相比,我国0—14岁人口比重下降了4.8%,65岁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1.39%,而总人口增加了近1.3亿。读图结合材料,完成下题。

该国在20世纪末期的人口增长模式表现为(    )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B.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C.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D.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根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共有12.95亿人,下图反映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得出的我国人口的年龄构成,与10年前相比,我国0—14岁人口比重下降了4.8%,65岁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1.39%,而总人口增加了近1.3亿。读图结合材料,完成下题。

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时期是(    )

       A.20世纪初期                                    B.20世纪40年代

       C.20世纪末期                                    D.20世纪60年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