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国新疆(土地面积166.48万km2)荒漠化情况统计数据表,回答下列各题
新疆的荒漠化土地类型(万km2)
荒漠化土地总量 | 耕地 | 林地 | 草地 | 未利用土地 |
111.32 | 2.35 | 4.31 | 50.54 | 54.12 |
新疆荒漠化土地形成因素(万km2)
水蚀 | 风蚀 | 冻融 | 盐碱化 |
12.53 | 83.93 | 5.24 | 9.398 |
1.关于新疆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荒漠化土地面积小于非荒漠化土地面积
B.荒漠化主要是滥伐林木造成的
C.保护草地,合理利用草场资源是治理该地区荒漠化的主要措施
D.荒漠化只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地区
2.关于新疆土地荒漠化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控制人类活动的规模和强度对防止荒漠化效果不明显
B.荒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农田灌溉不合理
C.只要人类改变了粗放经营的活动方式,就不会形成荒漠化
D.荒漠化形成的主要动力是近地面水平气流和地表径流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山东省济宁市高一上期末模拟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大理石(岩)等名贵建材已进入普通家庭的装潢。据此回答13-14题
1.就岩石类型而言,大理石(岩)属于
A.岩浆岩 B.沉积岩 C.侵入岩 D.变质岩
2.大理石(岩)被广泛应用于家庭装潢,其主要原因是
A.大理石价格昂贵,用它装潢,显示富有
B.大理石质地坚硬,美观耐用
C.大理石能放射出对人体有益的稀有元素
D.大理石能够较好地调节室内气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民族中学高一上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不属于影响流域汇水速度因素的是( )
A.地面坡度 B.土壤含水率 C.植被覆盖率 D.河谷的顺直程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重庆省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中国第3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于2013年11月7日在上海启程,奔赴南极执行为期155天的科考任务。此次科考的重中之重,是在南极内陆地区建立我国第四座科考站—泰山站。此外,考察队员将在罗斯海地区,为我国第五座南极科考站选址。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M地常年盛行的风向是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2.若某科考队员于某日北京时间13时30分在M地观测到太阳位于地平线上,当他再次观测到太阳位于地平线上的时间间隔是
A.19小时 B.21小时 C.22小时 D.24小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重庆省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3年1月,我国北方地区出现大面积的“雾霾”天气,PM2.5、PM10(空气中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和10微米的颗粒物)浓度监测值超过监测上限.由于颗粒微小PM2.5比PM10更容易携带致病病毒进人体呼吸系统并大量沉积,对人体健康危害巨大。图为世界重要城市汽车数量、PM10、PM2.5浓度统计.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1.对图中信息解读合理的是
A.PM10浓度高的城市PM2.5浓度也高
B.PM10、PM2.5与城市汽车保有量成正比
C.北京的空气污染水平高于墨西哥城
D.经济越发达的城市空气污染水平越高
2.冬季我国北方PM2.5浓度比南方地区大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北方冬季大气稳定度更高 B.北方城市交通堵塞更严重
C.北方地区冬季大量燃烧秸秆 D.北方冬季供暖燃煤量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辽宁省分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下图分别是我国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示意图,读后回答问题。(12分)
(1)国家采取了什么措施来解决两地区能源紧张的状况?(2分)
(2)分析“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形成的共同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8分)
(3)与“长三角”相比,“珠三角”升级面临的困境,分析原因?(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福建省高二3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我国一野外考察队相隔一个小时看到GPS接收机分别显示如下界面。读下图判断下题。
关于该考察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处黄土高原向东南方向行进
B.地处华北平原,行进的相对高度达到800米
C.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有可能遭遇台风天气
D.地处内蒙高原,当地此时已是黑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海南省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反映围湖造田对湿地破坏后的气温曲线、流量曲线分别是( )
A. 甲和丙 B. 乙和丁 C.甲和丁 D. 乙和丙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