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东省加大粤东西北地区高速公路建设,并将其与珠三角及邻省“内通外联”。其主要目的是( )
A.适应复杂地质条件 B.拓展社会经济联系空间
C.提升交通建设技术 D.实现运输方式专业化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从全球范围看,决定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仅仅是人口的机械增长 | |
B. | 从全球范围看,世界人口数量的变化主要是由人口的迁移所引起的 | |
C. | 考察的范围越大,人口迁移对人口数量的变化的影响就越大 | |
D. | 考察的范围越大,人口迁移对人口数量的变化的影响就越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建国以前没有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 |
B. | 逐水草而居是历史上人口迁移最主要的直接原因 | |
C. | 历史上大的农民起义、改朝换代,都可能会引起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 |
D. | 清朝至民国中期的“闯关东”、“走西口”、“下江南”都是一种自发的行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①② | B. | ③④ | C. | ①④ | D. | ②③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广东省高三模拟试卷测试(一)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1990年和2013年某地区耕地水分亏缺状况变化图,反映该地( )
A.耕地面积减少 B.耗水作物面积缩小
C.水资源总量增加 D.水土资源匹配变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广东省高州市高三8月份摸底考试文科试卷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皖南某地湖光山色、山青水碧,原有4个行政村,居民7600人,主要从事粮食、林果种植和禽畜养殖,多数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近年来,该地合村并镇,建起多个工业园区,旅游业发展迅速。下图为该地等高线地形图。
(1)该地区要在AC、BC河段中选择一处开发“漂流”项目,选择你支持的一个方案,并为其提供论据。(6分)
(2)水务部门监测发现:近年来图中湖泊入湖泥沙呈下降趋势,试分析其原因。 (6分)
(3)指出该地区合村并镇中城镇选址的最佳位置,并说明理由。(8分)
(4)从发展非农产业的角度,说出该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化的具体途径。(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广西桂林市高三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中的斜线示意晨昏线。甲地经度为15°E,假定西五区区时为6日0时20分。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图中甲地时间为:
A. 5日5时20分 B. 6日5时20分
C. 6日6时20分 D. 5日6时20分
2.当日下列城市白昼最长的是:
A. 悉尼 B. 莫斯科
C. 雅加达 D. 上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福建省暑假第二次返校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表1数据为实验地以2009年为基数,2010—2013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9月30日)。据此完成下题。
1.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 )
①生物量提高 ②生物量降低 ③植株密度改变 ④植被分布改变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 )
A.植株数量 B.总生物量
C.地上生物量 D.地下生物量
3.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 )
A.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 B.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
C.灌木植物繁茂、草本植物萎缩 D.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繁茂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