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据图文资料,回答下列各题。(15分)
材料一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耕地面积的几何中心逐渐北移(图甲)。

材料二 我国南、北方耕地减少面积流向图(2003年-2008年)(图乙)

材料三 我国新增耕地的降水条件(1990年—2000年)
降水量(mm)
<200
250—400
400—800
800—1000
1000—1600
>1600
总计
新增耕地(%)
10.9
14.8
65.9
2.1
4.6
1.7
100
(1)准确描述1985-2009年我国耕地总面积变化特征。(8分)
(2) 简述2003-2008年我国南北方耕地比重的变化状况,并比较减少面积流向的差异。(4分)
(3)根据材料三,从生态角度说明1990-2000年我国主要的新增耕地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3分)

(1)总体呈下降趋势(2分)。其中1985—2000年间下降幅度较小(2分), 2000-2007年间耕地下降幅度较大(2分), 2007年以后,耕地数量略有增加(2分)。
(2)2003-2008年间,我国北方耕地面积有所增加(1分),南方耕地面积有所减少(1分)。其中,因建设用地及农业结构调整而减少的用地南方多(1分),因生态退耕而减少的耕地北方多(1分)。
(3)我国主要的新增耕地集中在降水量为400—800mm的地区(1分),可能产生土地退化(水土流失、荒漠化等)、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生态环境问题(2分)。、

试题分析:
(1)做此类题型在于学生的读图能力,在答题的思路要清晰,能够利用图表和所学知识的分析曲线的变化,一般思路:①分析地理事物的总体变化趋势;②分析不同时期地理事物的变化情况。根据题意,我们可以分析实线表示的是南方耕地变化情况;点虚线表示的北方耕地的变化情况(看两者所占耕地的比重),短虚线表示的是我国耕地的变化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耕地总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1985—2000年间下降幅度较小, 2000-2007年间耕地下降幅度较大,2007年以后,耕地数量略有增加。
(2)看图表分析南北耕地减小的原因,此题学生要注意:题中有两问:①比重的变化状况②减少面积流向的差异。需要学生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比重变化状况:结合图甲,2003年——2008年,经过上题分析,北方的比重增加,南方的耕地比重有所减少。②2003-2008年间,我国南北方耕地减少面积流向差别不大,但通过图乙我们发现:不同点是因建设用地及农业结构调整而减少的用地南方多,因生态退耕而减少的耕地北方多。
(3)此题借我国降水情况,考查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在不同的降水条件下,新增耕地面积不一样,故问题就正在考查学生:通过表格分析,考虑降水,新增耕地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我国主要的新增耕地集中在降水量为400—800mm的地区,可能产生土地退化、水土流失、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生态环境问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17分)下图为我国两地区山脉与河流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两图中的山脉大致走向都是_______________走向。(1分)
(2)山脉是重要的地理界线,试举例说明秦岭是我国的重要地理界线。(至少5例)(5分)
(3)从锋面雨带进退规律考虑,图乙区域的河流______月进入汛期,简述该区域河流的水文特征。(4分)
(4)图甲中虚线为我国南水北调工程路线,A湖泊是______,(2分)它是我国近期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水源。该线工程具有______、______、______ 等优点。这一宏伟工程的重要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28分)2012年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攀西-六盘水”(攀枝花-西昌-六盘水)资源富集区成为国家规划的西部重点开发区之一。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攀西-六盘水”资源富集区示意图

材料二:甲河段水文站测绘的2001-2011年输沙量变化图

材料三:攀枝花钒钛产业多呈中小企业零星分布,产品主要是钛白粉、高钒铁等,以含钒钛材料为主的机械制造业仍处在起步阶段,同时,一些关键技术瓶颈尚未突破。
2011年攀枝花工业产值统计表
产业
2011年产值(亿元)
比上年增长(%)
钢铁产业
456.32
23.1
化工产业
72.58
41.7
能源产业
236.76
32.5
钒钛产业
66.54
46.7
工业
969.33
34.0
(1)“攀西-六盘水”资源富集区共跨我国四川、云南和    三个省,其优势能源主要有                   。(6分)
(2)(4分)“攀西-六盘水”资源富集区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最容易产生的自然灾害和生态问题分别是               、                
(3)(6分)目前,攀枝花工业中主导产业是            产业;            产业发展速度最快,影响其发展的主导因素是             
(4)(6分)描述2001-2011年甲河段年输沙量的总体变化特征,并分析其主要成因。
(5)(6分)攀枝花市正在全力打造“中国钒钛之都”,你认为可采取哪些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26分)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局部区域示意图

材料二 厦门是福建省最大的港口,沿海自然海岸主要为基岩海岸(山地性海岸),其外围 25千米左右散布着大小金门岛、大担岛等多个岛屿。
(1)依据年降水量线的分布分析该地地形特点λ (8分)
(2)简述福建省农业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6分)
(3)结合当地的社会经济条件,分析其东南沿海地区农业生产调整和发展方向。(8分)
(4)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厦门港主要有利自然条件。(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据全国假日办统计,2013年春节我国黄金周出游人数首次突破2亿人次,同比增长15.1%。读下图和资料回答下列题

小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四省区接待游客总数的同比增长幅度都超过旅游收入的增长幅度
B.广东游客总数比云南多,主要是因为广东旅游资源游览价值更高
C.云南与海南相比旅游收入低,主要是因为云南旅游接待能力有限
D.春节黄金周出游人数的变化,反映了传统节庆观念和行为的转变
小题2:上右图中两处景观
A.都属于自然旅游资源B.形成主要受当地气候的影响
C.欣赏要注意把握季节D.都具有美学和历史文化价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在西藏拉萨利用大棚技术种植西瓜,如果直接“铺”在地上的西瓜生长不好,只有将西瓜藤架空,西瓜“挂”着才能结果。西瓜“挂”着的原因是
A.大棚内的地面温度比空气温度低,不利于西瓜的发育成熟
B.可以充分利用立体空间,节省土地、节省大棚面积,减少农业投入
C.土壤的湿度不够、干燥,直接“搁”在地上,容易使西瓜的水分蒸发
D.可以减少叶子对西瓜的遮掩,增强光照,促进光合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区位指数是指综合了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交通、能源、劳力、经济、科技、政 府管理等多項自然、社会指标的量化参数.下图示意我国区位指数的分布状况,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关于图中区位指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区位指数由南部向北部递减
B.我国东部沿海省份区位指数较高的主耍原因是资源丰富
C.乙地区位指数小于10的主耍原因是自然环境恶劣
D.丙地区位指数较周围低,其根本原因是交通落后
小题2:甲地区的区位指数大于40,筹优势主要表现在
①交通便利 ②资源丰富③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基础好④科技水平高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下图为2011年我国水资源、人口、耕地和经济总量GDP区域比重图,图示四个区域为我国北方区、南方区、西北区、西南区。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下列匹配正确的是
A.甲区——南方区
B.乙区——西北区
C.丙区——北方区
D.丁区——西南区
小题2:经济发展受水资源制约最严重的区域是
A.甲区B.乙区C.丙区D.丁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1998年长江汛期流量比1954年小,而中游水位却比1954年高,其主要人为原因是( )
①降水集中,所有支流同时来水
②上游乱砍滥伐森林,中游泥沙沉积加剧
③围湖造田,湖面缩小,调蓄能力减弱
④江堤年久失修,沿途挖沙失控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