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关于各洲分界线的正确叙述是: ( )

A.南美洲和南极洲的分界线是麦哲伦海峡

B.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

C.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波斯湾、苏伊士运河

D.非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土耳其海峡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黑龙江省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洞里萨湖是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通过洞里萨河同湄公河相连,是湄公河的天然蓄水池。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洞里萨湖和洞里萨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影响洞里萨湖水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冰雪融水

B.洞里萨河一年内流向定期发生变化

C.洞里萨湖终年补给洞里萨河

D.洞里萨河是内流河

2.洞里萨湖流域交通便捷,此处通航最佳时间是

A.全年 B.1~6月

C.5~10月 D.11月~次年4月

3.乙图为甲图中湄公河上EF河段的河床剖面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E岸河床较缓,F岸河床较陡 ②E岸河床较陡,F岸河床较缓

③由于地球的自转,F岸遭受冲蚀力大 ④由于该处河道是弯道,E岸遭受冲蚀力大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福建省高二年下学期期末考试卷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非洲某区域图”,回答下列各题。

1.E为纳米布沙漠,它沿非洲西南大西洋海岸延伸2 100千米,该沙漠最宽处达160千米,而最狭处只有10千米,其沿海岸线延伸的原因是( )

A.地形影响 B.降水影响

C.大气环流影响 D.洋流影响

2.M地为世界重要的渔场,其成因是( )

A.温带海区 B.暖寒流交汇

C.上升流的影响 D.河流的流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南省浏阳市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表是36°N~38°N两地的日平均日照时数(多年的平均值,单位:小时)统计表,两地海拔均低于100米。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M地7月份日平均日照数明显低的原因是( )

A、太阳高度角小 B、昼短夜长

C、气温较高 D、降水丰富

2.N地的气候类型最可能是( )

A、温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3.M地最可能位于 ( )

A、大陆东岸 B、大陆西岸

C、大陆内部 D、青藏高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安徽省芜湖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威尔逊天文台和南方天文台有良好的天文观察条件,主要原因有 ( )

①海拔高,接近天体 ②靠海,冬暖夏凉

③地处高山,视野开阔 ④受洋流影响,大气稳定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关于两天文台的正确叙述有 ( )

A.两地均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

B.两地沿海地区终年温和湿润

C.均位于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

D.两地沿海一地有寒流通过,一地有暖流通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福建省高二年下学期期末考试卷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26分)阅读分析材料和图,结合有关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图甲为亚洲某区域,该区域拥有旖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自然资源,L河流域生物资源丰富,有各种各样的动植物种群和群落。图乙示意该区域内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情况。

(1)比较甲地和乙地降水特征的差异,并分析原因。(8分)

(2)简析甲地气温最高出现在4月份的原因。(4分)

(3)分析L河流域生物物种多样化的主要原因。(6分)

(4)归纳图中城市的分布特点,并说明该区域城市形成与发展的条件。(8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福建省高二年下学期期末考试卷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图示意某地气温的年较差分布(单位:℃),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地区气温年较差空间分布特点是

A.由南向北增大

B.平原地区小,高原、山地大

C.由西向东增大

D.由沿海向内陆、由低纬向高纬增大

2.图示范围内,甲处气温年较差比同纬度的其他地区大,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分布

C.地形地势 D.植被状况

3.图示意四地气候资料,其中①②③④四地与上图所示乙地气候特征最相似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南省浏阳市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的几次主要地质作用,按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依次是( )

A.褶皱、断层P2、断层P1

B.断层P1、断层P2、褶皱

C.断层P2、断层P1、褶皱

D.褶皱、断层P1、断层P2

2.据图判断c岩层在断层P2右侧缺失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 被a、b岩层覆盖

B. 没有该岩层的沉积

C. 抬升以后遭外力侵蚀

D. 下陷侵入d、e岩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湖北省教育联盟高二下期末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逆温是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的现象。某校气象兴趣小组在十月下旬晴朗的夜晚对我国南方山区谷地进行逆温测定。下图为该小组多次观测所得的逆温时空变化平均结果。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关于该地逆温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逆温强度近地面较大,向上递减

B.逆温强度午夜达到最大,后减弱

C.逆温现象日落前出现,日出后消失

D.强逆温前半夜增速慢,后半夜降速快

2.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的主要原因是( )

A.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昼夜温差

B.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

C.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异

D.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在差异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