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墨脱,地处喜马拉雅山脉南麓,雅鲁藏布大峡谷穿越全境,这里四季如春,雨量充沛。境内居住着门巴族、珞巴,藏、汉等民族。

2013年10月30日墨脱公路(墨脱至波密)正式通车,结束了墨脱不通公路的历史,修建该公路最艰巨的是打通海拔3700米的嘎隆拉雪山隧道,它穿越多条断裂带,施工中还出现大量涌水、渗水问题。

材料二 墨脱及周边区域示意图(下图)

(1)分析修建嘎隆拉隧道时出现涌水、渗水的原因。

(2)过去从波密通往墨脱的交通线一年中经常分别出现“南通北不通、北通南不通”的现象,请任选其一分析出现的季节及原因。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四川省资阳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图甲为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示意图,图乙为世界海陆分布的局部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C气压带名称及受其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

(2)说出B处的风向。

(3)说出图甲中气压带位置如Ⅰ、Ⅱ两图时北半球的季节。

(4)简述图乙中P地在Ⅰ时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浙江金丽衢十二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地理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根据中心地理论,回答下列问题。

1.新建高速公路,会使中心城市的服务

A.门槛人口增加 B.功能增多 C.级别增高 D.消费人口增多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四个副中心城市影响的范围与人口数相同

B.四个副中心城市服务的范围以行政区为界

C.小城镇M不受中心城市的辐射影响

D.副中心城市A、B对小城镇M的服务存在竞争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四川自贡普高高三上期第一次诊断性考试文综地理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长江荆江河道上起湖北省枝城镇、下至湖南省城陵矶,全长347.2公里。该河段素有 “九曲回肠”之称,是著名的长江“地上河”。2003年以来,荆江河段持续出现冲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引起荆江河段持续出现冲刷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 流水侵蚀 B. 溯源侵蚀 C. 流水搬运 D. 流水沉积

2.运用所学知识推测,2003年以来,荆江河段持续出现冲刷的主要原因是

A. 落差增大 B. 泥沙减小 C. 宽度减小 D. 流速加快

3.荆江河段持续出现冲刷,将直接有利于

A. 增强河道的泄洪能力 B. 减轻防洪的安全隐患

C. 减小河流的季节变化 D. 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四川宜宾高三第一次诊断性测试文综地理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5年10月16日,中国和印度尼西亚正式签署雅万高铁项目,图为印尼部分地区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影响图中规划高铁走向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河流 C.聚落 D.气候

2.雅万高铁全长约为( )

A.50km B.150km C.250km D.350km

3.雅万高铁修建后对雅加达与万隆之间原有交通运输方式冲击最大的是( )

A.公路运输 B.航空运输 C.内河运输 D.海洋运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四川省绵阳市高三12月考地理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表1为甲、乙两城市某类企业单位产品构成和市场平均价格表。读表完成下列问题。

1.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该类企业将会在两地之间发生转移,其转移的方向及影响的主要因

素分别是( )

A.从甲市向乙市转移——技术 B.从乙市向甲市转移——劳动力

C.从甲市向乙市转移——动力 D.从乙市向甲市转移——原料

2.该类企业转移造成的影响可能是( )

A.促进甲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 B.不利于乙地产业结构升级

C.导致甲地大量工人失业 D.提高了乙地该类产品的市场价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四川德阳市高三上学期“一诊”考试地理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我国2000年耕地—粮食生产关系图。横轴表示耕地的累计百分比,纵轴表示粮食产量的累计百分比。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信息表明,2000年我国耕地、粮食生产状况是

A.高产田比重低,中低产田比重高

B.耕地主要分布在地势第三阶梯

C.粮食生产与耕地分布高度一致

D.耕地分布集中,粮食生产分散

2.我国耕地与粮食生产形成图示曲线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和城市地区分布不均

B.各地对粮食生产重视程度不同

C.水土匹配较差的区域面积广

D.不同地区作物类型差异较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北京神州智达高三诊断性大联考(一)文综地理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海绵性”,下雨时能够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建设“海绵城市”的关键环节是

A.降低地表径流量 B.净化和处理雨水 C.提高雨水下渗速度D.修建大量蓄水池

2.下图所示景观中,体现“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下列城市中,适宜建设成为“海绵城市”的是

A.巴西的玛瑙斯 B.卡塔尔的迪拜 C.中国的乌鲁木齐 D.中国的济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山东省高密市高三12月月考地理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我国某大城市自1985年以来,人口大幅度增加,下表为该城市各圈人口密度、面积等数据。读表,回答下列问题。

各圈范围

面积(km2)

人口密度(人/km2)

1985年

1995年

2005年

2014年

内圈(0~6 km)

113

21 764

21 206

19 554

20 416

第二圈(6~15 km)

593

2 606

3 361

4 960

7 277

第三圈(15~24 km)

1 102

1 338

1 820

2 804

4 305

第四圈(24~33 km)

1 611

621

785

1 083

1 765

郊区(33 km~)

1.从城市功能分区的角度分析,内圈的人口密度变化不大,这可能影响内圈的( )

A.工业部门的转型升级 B.高等院校校区的扩建

C.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 D.商业与金融业的发展

2.2014年,该市人口分布最多的区域是( )

A.第二圈 B.第三圈 C.第四圈 D.内圈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