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5)题。

资料一:见下图

资料二:西宁地区有一首歌谣:“古城气候总无常,一日须携四季装。山下百花山上雪,日愁暴雨夜愁霜。”

资料三:西宁是一座具有2100多年历史的高原古城,曾是古“丝绸之路”南路和“唐蕃古道”的必经之地,成为西北交通要冲和军事重镇。

资料四:

(1)根据资料一,图示区域积温由东向西          ,原因是           

(2)根据资料二,简述歌谣反映出该地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

(3)西宁形成和发展成为城市的自然原因是          (填正确项字母)。

A.位于河谷、地形平坦  B.河流供水充足  C.政治中心  D.历史悠久  E.交通要道

(4)根据资料四,青海省与同纬度的山东省相比,1990年至2000年人口增长率     (大、小)。根据两省的现状,可以推断出青海省环境承载力较小,列举其主要影响因素。

(5)从自然条件角度分析青海省经济发展的优势和不利因素。

 

【答案】

(1)逐渐降低,地势由东向西逐渐抬升

(2) 昼夜温差大,地势起伏大(天气多变),植被呈现出垂直分布规律

(3) AB

(4)大。资源状况、科技发展水平、地区对外开放程度、人类的文化水平(人类活动如工农业、城市化水平等)

(5) 优势:光照充足、水能丰富、矿产种类多样、野生动植物资源独特、旅游资源丰富   不利因素:热量不足,生态环境脆弱。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区域的综合分析。

(1)积温是一个地区一年中所有大于等于10度的数值之和,用来反映热量高低。结合图示的积温等值线可直接判断,结合图示东西的地形差异可分析原因。

(2)“古城气候总无常”主要反映当地气候变化大,“一日须携四季装”昼夜温差大;“山下百花山上雪”反映山地垂直地带性分异明显,“日愁暴雨夜愁霜”反映天气变化大;

(3)注意自然因素,影响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要自然条件从气候、地形、河流等因素分析;

(4)计算增长率方法:用变化后数字减去变化前数字,除以变化前数字。1990年至2000年间,山东省人口增长率为0.076,青海省为0.16。影响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从科技、资源、地区的开发程度等方面分析。

(5)影响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可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自然资源、生物等方面分析,注意区别有利和不利条件。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20世纪80年代,我国在沿海设立了一批对外开放港口城市,开启了外商在中国大规模投资的序幕。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

资料一:见图19

图20外商在中国东中西部投资增长速度图

资料三:见图21

资料四:见表2

图21 外商在中国投资产业

结构图(2000年)

表2  不同年代外商在中国直接投资的地区比例(%)

1990年

1995年

1999年

2000年

东部地区

93.86

87.69

87.77

87.83

中部地区

3.87

9.25

9.38

9.17

西部地区

2.27

3.06

2.85

3.00

(1)图20表明外商在中国东—中—西部投资增长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共同特征是__________

__________,外商投资快速增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填正确项字母)。(6分)

A. 自然条件优越                  B. 市场潜力大

C. 矿产资源丰富                  D.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足部成熟

E. 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产业转移

(2)图21表明外商在中国投资的产业结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表2反映出外商在中国投资的地区分布特征是______________。(4分)

(3)分析外商在东部投资的原因。(8分)

(4)中西部应该采取哪些对策吸引投资。(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针对我国西部地区现状,有全国人大代表提出了“西三角经济圈”的区域发展战略,以带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西三角经济圈包括重庆、A             、B                等三个省(市)。

(2)指出图中成都、重庆两城市的城市地域形态,并分析导致两城市地域形态差异的主要原     因 。

(3)根据以上材料分析西三角经济圈带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

(4)西三角经济圈在发展中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有                        。(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1-2012学年山西省太原五中高二10月月考文科地理试卷(带解析) 题型:综合题

20世纪80年代,我国在沿海设立了一批对外开放港口城市,开启了外商在中国大规模投资的序幕。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共12分)
资料一:见图9

资料二:见表2
表2 不同年代外商在中国直接投资的地区比例(%)

 
1990年
1995年
1999年
2000年
东部地区
93.86
87.69
87.77
87.83
中部地区
3.87
9.25
9.38
9.17
西部地区
2.27
3.06
2.85
3.00
(1)外商在中国投资快速增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多选,填正确项字母)。(2分)
A.自然条件优越         B.市场潜力大        C.矿产资源丰富    
D.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成熟     E.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产业转移
(2)图9表明外商在中国投资的产业结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            ; 表2反映出外商在中国投资的地区分布特征是______________                                                 (3分)
(3)分析外商在东部投资的原因(4分)
(4)中西部应该采取哪些对策吸引投资(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1-2012学年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带解析) 题型:综合题

2008年国家新的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正式实施。调整内容包括:①、国家法定节假日总天数由10天增加到11天。②、春节放假起始时间由农历年正月初一调整为除夕。③“五一”国际劳动节由3天调整为1天;清明、端午、中秋增设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各放假1天。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共10分)
资料一:见图22                                   资料二:见图23

(1)该景点旅游旺季为___________,淡季为_________(填图22中的数字代码)。(2分)
(2)自1999年实施的黄金周制度给游客带来的不利影响有______(填正确项字母)。(2分)

A.景点人满为患,旅游感受差 B.交通拥堵,安全隐患增多
C.增加了旅游方式的多样性 D.服务质量下降 E.增加了长线旅游机会
(3)2005年该景点客源地的分布特点是______      ____。分析原因。(3分)
(4)分析2008年国家新法定节假日制度调整方案的积极意义。(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地理试题 题型:综合题

2008年国家新的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正式实施。调整内容包括:①、国家法定节假日总天数由10天增加到11天。②、春节放假起始时间由农历年正月初一调整为除夕。③“五一”国际劳动节由3天调整为1天;清明、端午、中秋增设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各放假1天。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
资料一:见图22

资料二:见图23
图23 北京某景点国内旅游者地区分布图(2005年)
【小题1】该景点旅游旺季为________,淡季为___________(填图22中的数字代码)。
【小题2】自1999年实施的黄金周制度给游客带来的不利影响有_______(填正确项字母)。

A.景点人满为患,旅游感受差B.交通拥堵,安全隐患增多
C.增加了旅游方式的多样性D.服务质量下降 E.增加了长线旅游机会
【小题3】2005年该景点客源地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分析原因。
【小题4】分析2008年国家新法定节假日制度调整方案的积极意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