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2015·浙江)下面短文中有10处语言错误。请在有错误的地方增加、删除或修改某个单词。

增加:在缺词处加一个漏字符号(∧),并在其下面写上该加的词。

删除:把多余的词用斜线(﹨)划掉。

修改:在错的词下画一横线,并在该词下面写出修改后的词。

注意:1.每处错误及其修改均仅限一词;

2.只允许修改10处,多者(从第11处起)不计分。

My old classroom was interesting because three side of the classroom were made from glass. I enjoyed sit close to the windows and looking at the view. On the left-hand side of the class, I could easy see the football field. In the mornings, it was full of students exercising. The view from the back of the classroom is also splendid. Close to the school there was a beautiful park with many trees around them. Farther in the distance, I could not enjoy the view of snowy mountains.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class was the road. I was always interested to see the drivers in hurry in the morning. The position of the classroom with its view made me felt like I was dreaming. If I was only a child when I studied in that classroom, I will never forget it.

【答案】

【1side→sides

【2from→of

【3sit→sitting

【4easy→easily

【5is→was

【6them→it

【7去掉not

【8hurry前加a

【9felt→feel

【10If→Although/Though

【解析】文章大意:这是一篇介绍教室的文章。

【1】考查名词的单复数。根据前面的three,此处应该使用复数形式。

2考查介词搭配。make of与make from两者都常用在被动语态中,表示“某物由……构成的”。make of的原材料是看得到的即平常我们说的物理现象,比如The chair is made of wood.(椅子是有木头做成的)。而make from的原材料是看不到的,比如Paper is made from the trees.(纸张是由木材做成的),是一种化学变化,从纸上是看不出一棵树的。玻璃做的教室能看出原材料,故要用of。

3考查动名词。动词enjoy后接动名词形式。

4考查副词。副词修饰动词。

5考查时态。全文都是使用过去时,所以这里也要用过去时态。

6考查代词。them指代的是学校,但只有一所学校,故要改为it

7该句的意思应该是表达肯定而不是否定,所以要去掉not。

8考查固定词组。in a hurry意为“立刻”,也是一个固定短语。

9考查使役动词用法。make sb. do sth.使某人做某事。

10考查连词的用法。句意“尽管在我读书的时候我是一个小孩,但我不会忘记它”表达让步,而不是条件而且翻译为“如果”意思上也不通。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史料整理自《巧思遗闻——中国科技的故事》

1266年

郭守敬被张文谦推荐给元世祖忽必烈,之后受命编订新历法

1277年

郭守敬向政府建议,组织一次全国范围的大规模的天文观测,史称“四海测验”

1279年

郭守敬奉旨进行“四海测验”,在南海的测量点就在今天中国的黄岩岛

1281年

新历法完成,元世祖按照“敬授民时”的古语,取名为《授时历》

1582年

意大利天文学家格里高利提出现行公历,与《授时历》的天文数据基本相同

下列有关中国古代科学研究的结论,符合上述材料的是

A.重视实践和实用 B.成就领先于西方

C.具有近代科技特征 D.成果得到有效推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没有建立一院制议会。而是建立了两院制。其中的原因可以在从制宪者们的经典论述中找到答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密尔顿指出:在美国议会投票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州的多数却是美国人民的少数”,同时举出了一个美国人民的多数却是州的少数的例子(最大四个州的人口却超过了总人口数的一半)。

材料二 麦迪逊认为:“在共和政体中,立法权必然处于支配地位,补救这个不便的方法就是把立法机构分为不同的单位。”汉密尔顿认为立法机关如果全由选民代表构成的一院制,就会存在部分人侵犯部分人权利的行为。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联邦党人文集》

材料三 一院制容易引发党争。如何消除党争,宪法的反对者们曾提出这样的观点:“用小共和国中公民的爱国热忱和遵纪守法来实现这个目标,因为对共和国的热爱使得小共和国的公民不会形成旨在损害他人或集体利益的不同派系或者在此基础可以大大减小党争的危害。”而制宪者们认为“一切一院制而且人数众多的议会,都容易为突发的强烈感情冲动所左右,或者受帮(党)派头子所操纵,而通过过分的和有害的决议”。于是他们设计了一个人数相对较少的机构。

——《英美两国代议制结构性差异的成因》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如果实行单独的参议一院制或单独的众议一院制,分别会造成怎样的结果?(4分)

(2)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1787年宪法为解决麦迪逊和汉密尔顿提出的问题所采取的措施及其特点。(4分)

(3)材料三中“宪法的反对者们”的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4)据上述材料,归纳美国实行两院制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洪仁玕在某个文件中指出:“倘有百万家财者,先将家资契式禀报入库,然后准颁一百五十万银纸,刻以精细花草,盖以国印图章,或银货相易,或纸银相易,皆准每两取息三厘。……此举大利于商贾士民,出入便于携带。”这段材料反映了

A.农民阶级对土地的渴望

B.太平天国领袖们共同的经济主张

C.财富归公的圣库制度

D.先进中国人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武昌起义后,随着封建专制统治的土崩瓦解,国人久被压抑的政治热情和对新鲜事物的浓厚兴趣,犹如决堤的洪水,势不可挡。禁朋党畏党祸的历史传统不复存在,入党结社以表达自己的政治倾向,渐成时尚。各种社团政党纷纷建立。时人描绘说:集会结社,犹如疯狂,而政党之名如春草怒生,为数几近百。”……各派政治力量迅速分化和重组。为谋求议会席位,彼此展开激烈竞争,开始了政党政治的尝试。

材料二 1912年12月至1913年初国会议席分配表

党名

发起人

在议会中所占席数

政治派别

国民党

宋教仁

392

革命派

共和党

黎元洪

176

旧官僚

统一党

程德全

24

旧官僚

民主党

汤化龙

24

立宪派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期政党政治出现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民国初期的政党政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不同特色的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共同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以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倘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材料二 受制于皇帝制度两千年,是这个民族不能逃避的命运。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许多问题,比如德先生”“赛先生迟迟不能落脚,比如公民意识、规则意识、宽容意识的缺乏,比如熟人社会,比如守旧症非我症不合作症麻痹症,其根源都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的夏商周时代或者更远的尧舜禹。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文化转型的艰难。

——张宏杰《十国皇帝的五种命运》序

(1)材料一中,陈独秀认为西洋文明输入吾国后,国人的觉悟经历了哪个三阶段?其实践和结果如何?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分析近代中国文化转型难原因。

(3)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大背景下,有学者认为中国文化转型呈现出传统文化现代化,西方文化本土化的趋向。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这个观点的理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报告中指出: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该报告发表于

A.国民革命运动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征是在怀疑、猜忌、阴谋与恐惧的气氛中开始的;而长征结束时,大家都有了坚强的信心。

材料二 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毛泽东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并且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宣布独立于莫斯科的指挥棒。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二十几个人在这里开会,是为了正式确定长征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从更深远的意义上说,则是中国共产主义革命运动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后来很多人都说,这是整个中国革命史上最重大的一个事件。

——摘自哈里森、埃文斯·索尔兹伯里《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长征是在怀疑、猜忌、阴谋与恐惧的气氛中开始的原因。概括长征期间中国共产党抗日救亡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作者指出的分水岭事件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它被视为整个中国革命史上最重大的一个事件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