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天气网某日天气预报的截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与图中所示信息最接近的节气是 ( )
A.春分(3月21日) B.谷雨(4月20日)
C.立夏(5月5日) D.小满(5月21日)
2..当天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向是( )
A.南半球,向北移 B.北半球,向北移
C.北半球,向南移 D.南半球,向南移
1.A
2.A
【解析】
试题分析:
1.今日日出时间为6:10,日落时间为17:58,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17:58-6:10=11小时48分;明日日出时间为6:09,日落时间为17:59,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17:59-6:09=11小时50分.这两天昼长小于夜长且昼长在不断增加,接近12小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北移动,与当日最接近的节气是春分(3月21日).
2.今日日出时间为6:10,日落时间为17:58,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11小时48分;明日日出时间为6:09,日落时间为17:59,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11小时50分.这两天昼长小于12小时,太阳直射南半球,昼长在不断增加,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
考点:本题考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移动方向等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3-2014学年浙江平阳三中高三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图,回答下面各题。
1.若图中阴影部分为某月21日的范围,则甲点的时刻为( )
A.0:00B.4:00 C.18:00D.20:00
2.若一架飞机以1000千米/小时的匀速沿经线低空飞行,则从甲点到乙点的飞行时间约为( )
A.9小时 B.10小时 C.12小时 D.20小时
3.若有一艘船从甲地向丙地方向航行,途中船员观测到的昼夜更替周期( )
A.是24小时 B.大于24小时
C.短于24小时 D.无昼夜更替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3-2014学年江西省赣州市高三十一月调研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12分)读某区域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中北面的河流总体流向是 ,南面的河流总体流向是 。(4分)
(2)现两河流间开挖了一条运河,为什么没有选择在两河距离最短的甲、乙之间? (2分)
(3)若该地区位于510N、8.60W附近,试分析图中两河流的航运条件。(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3-2014学年山东滨州市高三10月阶段测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
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幕式于4月30日晚20点10分在上海(121°E、31°N)举行。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是第41届世界博览会,于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在上海市举行。此次世博会也是由中国举办的首届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超过240个国家地区组织参展。
(1)地理坐标对跖点是指地面一点穿过地心的对应点,其坐标关系是纬度数值相等,南北半球相反;经度构成一个经线圈,即经度相差180度。上海对跖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对于地球上的“对跖点”来说,下列地理现象一定相同的是________。(填正确选项字母)(2分)
A.地方时 B.线速度 C.季节 D.昼长
(2)埃及友人来我国参观上海世博会开幕式时,飞机在开罗时间(东二区)3时起飞,在北京时间19时抵达浦东国际机场,这架飞机大约飞行了________小时。上海世博会开幕之时,地方时为处于4月30日的范围为______________。(2分)
(3)在下图中用“△”标出上海世博会开幕之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并说明上海世博会举行期间当地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3分)
(4)描述上海世博会举行期间,上海市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特点。(2分)
(5)为让城市居民生活的更美好,要注意楼间距的合理设置。在上海楼高为H的楼房之间,其楼间距至少为________。(1分)
(6)为使热水器有最好的效果,需经常调节支架,使正午太阳光线直射集热板。在一年中,在上海市集热板与地面夹角的最大值为________,最小值为________,变动幅度大约是______________。(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3-2014学年山东滨州市高三10月阶段测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沿某大陆35°N所作的剖面示意图,其中M、P为近地面等压面。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季节②地的风向是( )
A.东北风 B.西南风 C.东南风 D.西北风
2..下列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四地的描述,正确的是( )
A.②④气候不同,但植被类型相同
B.半年后,②③④地均多雨
C.昼夜温差最小的是①处
D.②③④受同一风带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3-2014学年安徽阜阳一中高三最后一次质检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某市的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读下图回答问题。(34分)
(1)与1980年相比,该城市2009年交通发生哪些主要变化?这些变化对该市产生怎样的影响。(12分)
(2)评价该市钢铁工业区和化学工业区布局的合理性,并说明判断理由。(10分)
(3)近年来该城市空气质量不断下降,市区空气中PM2.5含量不断升高。简述改善该市空气质量的主要措施。(1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3-2014学年安徽蚌埠市高三三检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32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03年四川省在都江堰市东北部蒲阳,毗邻火车站,建设了四川、江苏企业合作平台-—川苏都江堪科技产业园,重点发展机城制造、电子产品、生物制药和特色食品等产业。
材料二:川苏都汉堰科技产业园位置示意图。
(1)简述都江堰市吸引江苏企业投资的有利条件。(8分)
(2)简述川苏都江堰科技产业园承接产业转移产生的积极影响。(12分)
(3)针对川苏都江堰科技产业园的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建议。(1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3-2014学年云南云龙二中高三上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经济因素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读“某城市地租分布等值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影响该城市早期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A.河流 B.资源 C.政治 D.气候
2.图中等值线a、b、c的关系是( )
A.a>b>c B.a<b<c C.a=b>c D.a>b=c
3.造成图中局部地区地租分布等值线由中心向外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条件 B.交通条件 C.人口分布状况 D.早期商业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陕西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读某城市1970年、1992年和2012年相同比例尺平面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此图反映了该地区的 过程。该过程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农业用地不断转化为非农业用地 。
(2)该城市1970——1992年的变化体现在城市规模扩大,城市_____________区增加,新出现了__________区(功能区)。
(3)1992——2012年该城市发展变化主要体现在郊区出现了______________城、绿化带和高速公路。该城市未来变化的主要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过程中给城市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主要有: 、 、 和城市社会问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