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13.读图“某区域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阶段I到阶段Ⅱ,该区域新增的土地利用方式主要有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或交通用地),推动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主要动力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业化与城市化或第二、三产业的发展).
(2)Ⅱ阶段商业用地主要分布在市中心,Ⅲ阶段新增的商业用地主要分布在道路交汇处.
(3)Ⅲ阶段工业用地主要分布在城市外围(或郊外),且沿交通干线分布,其原因是:保护城市环境(或减轻城市环境污染)、降低生产成本(或地价低,交通便利)、有大量物资需要运输.

分析 本题考查了城市化的发展的一般历程,需要结合题目给出材料进行分析、解答,用到了城市化进程的相关知识.

解答 解:(1)结合图2 的图例,突出了商业、工业用地的扩大,所以由阶段I到阶段Ⅱ,该区域新增的土地利用方式有新增了商业用地、工业用地、交通用地,是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土地利用方式变化.
(2)结合图2的信息,Ⅱ阶段商业用地主要分布在该区域的中心地位,根据图可以看出商业用地有有多条的交通线交汇,所以Ⅲ阶段新增的商业用地布局原则是交通条件最优.
(3)结合图3的信息,Ⅲ阶段城市中心出现了多个交通中心,所以工业用地主要分布在城市外缘,且沿主要交通线分布,这样有利于其减轻城市环境污染、降低生产成本等.
故答案为:(1)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或交通用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业化与城市化或第二、三产业的发展)
(2)市中心;道路交汇处
(3)城市外围(或郊外);保护城市环境(或减轻城市环境污染);降低生产成本(或地价低,交通便利)

点评 本题难度较小,属于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需要学生掌握城市化的基本概念即可完成题目的问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基塘生产”最主要的优势是(  )
A.占用耕地少B.利用当地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
C.实现农产品的自给D.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老城区位于城市的西北部,其有利的条件为(  )
A.矿产资源丰富B.地形平坦C.气候温和湿润D.水源充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读图,回答问题.

(1)图示等温线西侧向北弯曲是受洋流因素影响,东侧向北弯曲是因为地势高,气温低.
(2)描述从甲区域至乙区域河段的水文特征.
(3)若甲区域过度发展种植业,可能给乙区域湖泊带来什么不利影响?
(4)该地区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人口密度较大.沿海线向北60和向南60的地区人口密度较小,试从农业发展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有关四省(区)农业生产地叙述.正确的是(  )
A.①省(区)西部是该省种植业集中地区
B.②省(区)东部是我国著名的棉花产区
C.③省(区)南部农业耕作制度一年三熟
D.④省(区)北部灌溉用水主要是地下水和高山冰雪融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通过统计记录,科学家们发现,我国沙尘暴的主要发生区域在青藏高原和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其中,每年的12月到次年3月,沙尘暴发生中心集中在青藏高原上,并随时间推移中心向北推移.现在珠峰地区海拔6 300米以下,基本没有常年积雪(景观如材料2所示).
材料2:冰川退缩后,在珠穆朗玛峰北坡形成越来越高的戈壁滩(2010年11月拍摄).
材料3:“风沙滚滚天畔来,白天屋里点灯台,行人出门不见路,一半草场沙里埋”.这是流行于内蒙古一带的顺口溜.
(1)分析每年的12月至次年3月沙尘暴中心集中在青藏高原上的原因.
(2)现在珠峰地区海拔6 300米以下,基本没有常年积雪.这一现象可能给青藏高原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带来怎样的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3中所描述的地理现象产生原因.分析要缓解这种地理现象,当地应采取哪些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5.合理利用内蒙古草场资源的措施有(  )
A.实行划区管理,规定适宜的载畜量
B.减少人工草地,提高天然草地的比重
C.大力发展种植业,控制畜牧业比重
D.实施轮牧和轮流打草制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对我国农作物危害较大的农作物病虫害是(  )①小麦锈病病害②水稻稻瘟病害③棉铃虫病害④松毛虫虫害.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据2012年3月7日《联合早报》报道,因叙利亚国内政局动荡,最近几天,至少有3000名叙利亚难民进入黎巴嫩,有超过8万名叙利亚难民进入约旦.引起这次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
A.政治因素B.经济因素
C.社会文化因素D.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