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结合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不同时期户籍迁移记忆漫画。
材料二:据2009年1月23日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务院办公厅已发出通知,要求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招收非本地户籍的普通高校专科以上毕业生,各地城市应取消落户限制(直辖市按有关规定执行)。
(1)材料一、二反映出的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哪些?
(2)目前我国的国内人口流动和迁移以务工和经商为主要形式,这对我国乡村有何影响?
(3)进入21世纪,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大量外来民工无“工”可做而本地企业无“工”可用的现象,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答案】(1)社会文化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 (2)①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与交流,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②缓解人地矛盾,保护生态环境;③更好地利用和开发土地资源;④人才外流,劳动力减少 (3)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产业升级,对技术人员需求大量增加,而外来民工大部分知识水平较低,难以满足企业技术生产要求,因而出现该现象
【解析】整体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社会文化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我国的国内人口流动和迁移以务工和经商为主要形式。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产业升级,对技术人员需求大量增加,对劳动力数量需求减少。
(1)材料一、二反映出的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社会文化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
(2)目前我国的国内人口流动和迁移以务工和经商为主要形式,有利于乡村地区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与交流,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缓解乡村的人地矛盾,保护生态环境。更好地利用和开发土地资源,减少人才外流,劳动力减少。
(3)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产业升级,对技术人员需求大量增加,而外来民工大部分知识水平较低,难以满足企业技术生产要求,因而出现大量外来民工无“工”可做的现象。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迁移,本地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导致形成本地企业无“工”可用的现象。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某区域海平面气压形势图,图中天气系统正以每小时50 km的速度向东南方向移动。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天气系统( )
A.表示北半球气旋
B.表示南半球气旋
C.垂直方向盛行下沉气流
D.外围风力大,中心风力小
(2)此时可能受单一冷气团控制、天气晴朗的地方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3)5小时后,甲地天气状况的变化是( )
A.气温升高,风速增大
B.气温升高,风速减小
C.气温降低,风速减小
D.气温降低,风速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沿某纬线的板块分布图(局部)。完成下列各题。
【1】甲处
A. 分布海沟 B. 为红海海域
C. 岩石年龄较轻 D. 地壳比较稳定
【2】和乙地地形成因类似的是
A. 喜马拉雅山 B. 阿尔卑斯山
C. 冰岛 D. 台湾山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左图为日本主要岛屿略图。右图为左图中东京及金泽气候统计资料。
材料二:神户钢铁公司通过资金投入、培育工匠精神,成为国内外众多汽车、飞机、军工企业的关键原材料和零部件供应商,是“日本制造”的典型代表。国际协力银行的《日本制造业企业海外业务发展调查报告》显示,日本高端制造业企业对中期有潜力业务发展所在国的选择,中国领先于东南亚仍位于首位。
(1)简述福岛地震对日本水产品出口的影响。
(2)简析东京与金泽秋冬季节月降水量的差异。
(3)说明神户钢铁公司布局所在地港口的自然优势。
(4)推测日本高端制造业把中国作为生产潜力首位的依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牧童经济”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K.E.博尔丁提出的一种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式的经济模式。其主要特点是把地球看做是一个取之不尽的资源宝库,并且进行无限度的索取,使自然生态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同时造成废物大量积累,环境污染变得日益严重。
下列恶果不是由“牧童经济”模式造成的是( )
A.土地沙漠化B.大气污染
C.温室效应D.森林火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示意1992年~2010年中国对非洲农产品进出口的变化。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中国对非洲农产品进出口变化最大的区域是
A. 非洲东部 B. 非洲中部
C. 非洲西部 D. 非洲北部
【2】中国从非洲进口农产品快速增长,最主要原因是
A. 交通更加便捷 B. 非洲位置靠近中国
C. 中国需求扩大 D. 非洲农业技术提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关于全球变暖造成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全球变暖不会影响社会经济生活 B. 全球变暖会引起海平面的上升
C. 全球变暖会引起全球范围内的干旱现象 D. 全球变暖使得高纬度地区适宜亚热带作物生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