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荒漠化的本质是
A.土地沙化B.土地石漠化  
C.土地退化D.土地盐碱化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下图中甲地区、丙地区共同面临的突出的生态问题是                        
两地区相比,该问题在丙地区造成的损失更大,请分析其主要原因:(4分)
(2)丙地区国土整治面临的主要课题是     (选择填空)。(2分)
A.低湿地的治理B.荒漠化的防治C.酸性土壤的改良D.盐碱地的治理
(3)右图中①②两种农业发展模式,分别适合于左图中的甲、乙、丙哪个地区?
②模式适合          地区。(2分)
(4)按世界农业生产地域分类,下图中①②这两种农业均属       农业。(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图中阴影区是我国     (填地形区名称),甲山脉是     山。(2分)
(2)顺图中箭头方向,简要回答该区域地势和降水的变化趋势。(4分)
(3)阴影区内过渡性特征十分明显。请从气候、植被、农业三方面说明。(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阅读有关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8分)
材料一:福建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大部分地区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属亚热带季风气候,1月平均气温为7~13℃,7月平均气温为28~30℃,年均降水量1 200~2 200毫米,6~9月常有台风登陆;耕地总面积约为1.2万平方千米,人均耕地面积只有360平方米,不足全国人均耕地的一半;土壤多为红壤。
材料二:福建省某地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示意图。

(1)福建省典型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从自然条件角度分析其形成的有利和不利条件。(4分)
(2)当地(材料二中福建省某地)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在山地、丘陵、坡地上广种茶树,茶叶畅销国内外,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试分析这里种植茶树的有利自然条件。(2分)
(3)说明立体农业生产模式对该地农业可持续发展可能产生的积极影响。(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读图完成1-2题。

小题1:图示区域农业的发展优势是
A.交通发达B.单位面积产量高
C.水热条件好D.人均耕地面积广
小题2:城市P某家具厂生产的实木家具销往全国许多地方。影响该厂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A.原料产地B.消费市场
C.廉价劳动力D.高技术的研发人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我国西部地区的范围包括12个省市区:新、青、甘、宁、陕、川、滇、黔、藏、渝、桂、内蒙古。面积约685 平方千米,约占全国总面积的71%。 2000年末,西部地区人口约3.78亿,约占全国的30%。这个地区与14个国家接壤,陆地边界约占全国的91%。据此回答4---5题。
小题1:西部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是   
A.地势起伏极端,多地质灾害B.生物种属繁多,植被覆盖良好
C.温差变化大,为大陆性气候区D.河流径流量变化小,内流河广布
小题2:大西北地区以交通为依托发展陆上边境贸易,最为便利的省区是
A.甘肃和陕西B.新疆和内蒙古
C.青海和西藏D.云南和广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下图是我国农牧用地过渡带分布图。读图完成18—20题。
            
小题1:图中原过渡带和可能变化地区说明该地区土地利用的情形是
A.种植业用地向畜牧业用地转变
B.畜牧业用地向林业用地转变
C.畜牧业用地向种植业用地转变
D.林业用地向种植业用地转变
小题2:下列四项中与图中土地利用转变带来的影响无关的是
A.2010年春,首尔、平壤的沙尘暴天气
B.2009年冬季,该地区遭受雪灾袭击,灾情严重
C.辽河上游河水含沙量增加
D.黄河流域的洪涝灾害
小题3:该地区为发挥区位优势、发展经济,下列做法中不可取的是             
A.开发该地区丰富的煤炭资源
B.增大牧场牲畜数量以增加牧民收入
C.改革耕作制度,提高冬春季农田作物覆盖率
D.建设人工草场,种植牧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下列综合国力构成要素中能够反映一个国家资源潜力和劳动力数量的有
A.经济力量B.基本实体C.军事力量D.对内对外政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目前世界上许多沙漠边缘地区出现严重的荒漠化现象,其自然原因是
A.气候干旱,风化和风蚀作用强烈B.滥垦滥牧,植被受破坏
C.任意开发矿产、生态环境破坏D.过度抽取地下水,导致空气变干燥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