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表示的四个平原地区均是世界上著名的农业生产区。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四个平原中农业地域类型属于传统农业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关于四个平原上农业生产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面积广阔,水源不足 B.乙-土壤肥沃,雨热同期
C.丙-草场茂密,光照不足 D.丁-河流众多,黑土广布
3.关于四个平原农业生产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粮食商品率高 B.乙-机械化水平低
C.丙-水利工程量大 D.丁-市场适应性强
1.A
2.B
3.D
【解析】
试题分析:
1.传统农业是在自然经济条件下,采用人力、畜力、手工工具、铁器等为主的手工劳动方式,靠世代积累下来的传统经验发展,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居主导地位。现代农业以高度集中、高度专业化、高劳动生产率为特征。读图,甲图是恒河三角洲,以水稻种植业为主,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投入大量的劳动力,机械化水平低,属于传统农业,A对。乙图是美国的商品谷物区和棉花带,生产集中,高度专业化,农业现代化水平高,B错。丙图是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区,以大牧场放牧业为主,丁图是墨累-达令盆地,混合农业为主,投入资金技术多,也属于现代农业,所以C、D错。
2.甲图平原是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多洪涝灾害,水源充足,A错。乙图平原土壤肥沃,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B对。丙图平原草场茂密,降水较少,晴天多,光照充足,C错。丁处位于背风坡,降水较少,河流少,水量小。世界黑土分布区只有三块,我国东北黑土地,乌克兰大平原和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 ,D错。
3.甲地水稻种植业是自给农业 ,商品率低,A错。乙地在美国,机械化水平高,B错。丙地降水少,以大牧场放牧业为主,水利工程量小,C错。丁地混合农业,农民种植作物类型和种植面积,可以根据市场自主调节,市场适应性强,D对。
考点:世界区域地理,不同地区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区域农业的发展。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3-2014学年天津市七校高三12月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表示的四个平原地区均是世界上著名的农业生产区。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四个平原上农业生产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面积广阔,水源不足 B.乙-土壤肥沃,雨热同期
C.丙-草场茂密,水分不足 D.丁-河流众多,黑土广布
2.关于四个平原农业生产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粮食商品率高 B.乙-机械化水平低
C.丙-水利工程量大 D.丁-市场适应性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0年广东省佛山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卷 题型:综合题
(26分)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第(1)~(4)题。
材料一:三江平原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沼泽分布区。20世纪50年代以来,对三江平原的过度开垦,使沼泽湿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急剧下降。
材料二:下图表示的是三江平原地区土壤质量的变化。
材料三: 1980年和2000年黑龙江省三大粮食作物分布示意图。
材料四: 1980年和2000年黑龙江省积温(℃)等值线分布示意图。
(1)1976年至2006年,三江平原土地利用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耕地面积________,沼泽面积________,这种变化会使气候变得________。(6分)
(2)三江平原地区土壤质量与开垦年限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3)A地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试分析其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10分)。
(4)全球气候________,黑龙江省积温________,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条件改善,是引起黑龙江省农业生产格局改变的主要原因(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第(1)~(4)题。
材料一:三江平原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沼泽分布区。20世纪50年代以来,对三江平原的过度开垦,使沼泽湿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急剧下降。
材料二:下图表示的是三江平原地区土壤质量的变化。
材料三: 1980年和2000年黑龙江省三大粮食作物分布示意图。
材料四: 1980年和2000年黑龙江省积温(℃)等值线分布示意图。
(1)1976年至2006年,三江平原土地利用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耕地面积________,沼泽面积________,这种变化会使气候变得________。
(2)三江平原地区土壤质量与开垦年限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A地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试分析其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
(4)全球气候________,黑龙江省积温________,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条件改善,是引起黑龙江省农业生产格局改变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0年广东省佛山市南海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卷 题型:综合题
(26分)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第(1)~(4)题。
材料一:三江平原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沼泽分布区。20世纪50年代以来,对三江平原的过度开垦,使沼泽湿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急剧下降。
材料二:下图表示的是三江平原地区土壤质量的变化。
材料三: 1980年和2000年黑龙江省三大粮食作物分布示意图。
材料四: 1980年和2000年黑龙江省积温(℃)等值线分布示意图。
(1)1976年至2006年,三江平原土地利用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耕地面积________,沼泽面积________,这种变化会使气候变得________。(6分)
(2)三江平原地区土壤质量与开垦年限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3)A地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试分析其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10分)。
(4)全球气候________,黑龙江省积温________,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条件改善,是引起黑龙江省农业生产格局改变的主要原因(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