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 大约在4 000万年前,青藏高原开始从海底隆升。经过漫长而缓慢地抬升,现在平均海拔已超过4 500米,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方框内①②③对应的内容分别是( )

A.太阳辐射强、气温低、空气稀薄B.气温低、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

C.气温低、太阳辐射强、空气稀薄D.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气温低

2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下列现象与青藏高原地理环境不相符的是( )

A.地壳隆升,海拔不断升高,气候逐渐变得寒冷干燥

B.高山终年积雪,冰川广布,丰富的冰雪融水为河流提供水源

C.土壤贫瘠,多冻土,土层深厚,生物多样性减少

D.植被为高山草甸草原,动物以能抵御寒冷的牦牛为主

【答案】

1B

2C

【解析】

1

由于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导致青藏高原气温低,气温低导致青藏高原多冰川和冻土,故①对应气温低。而青藏高原地势高,导致空气稀薄,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和保温作用弱,才导致气温低,故②是空气稀薄。由于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也弱,故太阳辐射强烈,故③是太阳辐射强烈,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

随着青藏高原的不断隆起,海拔不断升高,空气越来越稀薄,气候逐渐变得寒冷干燥,A正确。由于气温低,高山上终年积雪,形成冰川,冰川在夏季气温相对较高的时间部分融化,丰富的冰雪融水为河流提供水源,B正确。青藏高原地势高,气候寒冷,多冻土,生物较少,土壤发育差,土壤贫瘠,土层浅薄,C错误。青藏高原地区地势高,气候寒冷,植被为高山草甸草原,动物以能抵御寒冷的牦牛为主,D正确。与青藏高原地理环境不相符的是C,C符合题意,故选C。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指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一个整体;其中一个要素演变,会导致其他要素也发生演变,甚至导致整个自然地理环境的演变,牵一发而动全身。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下图为北美部分地区7月等温线(单位:℃)分布图,下表为图中N地与欧洲同纬度某地气候资料表。

(1)材料图中等温线M为________℃,请说出判断理由。

(2)与欧洲同纬度某地比较,N地气候具有明显的________(海洋、大陆)性,请结合表格加以说明,并分析其成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海燕”是2013年全球最强的台风,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了很大的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台风主要发源于西北太平洋洋面,主要原因有

①热带气旋影响

②海水温度高

③大量湿热空气膨胀上升

④海水盐度高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2若判断天气图中的台风能否登陆海南岛,最有价值的信息是台风的

A.形成原因B.形成地

C.移动路径D.移动快慢

3当台风中心到达图中甲位置时,海南岛盛行

A.偏南风B.偏北风C.西风D.东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甲乙两图分别表示两个大洲的局部等高线示意图和河流流域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

(1)比较甲乙两图中的河流,完成下列表格。

甲图M—N河段

乙图A—B河段

流经主要地形类型名称

判断理由

(2)G、H两河在河口处分别形成了不同的地貌景观(如图所示),试从河流流经位置、地形特点及泥沙量分析G河河口没有形成与H河河口相同地貌类型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3年10月20日,自缅甸孟加拉湾的天然气在中国广西贵港市点燃,这标志着中缅天然气管道干线建成投产。由我国投资建设的中缅油气管道干线全长约2520公里,从我国云南瑞丽进入,在贵州安顺实现油气管道分离。其中天然气管道起点位于缅甸西海岸的皎漂市。今后每年将有120亿立方米天然气造福缅甸和我国西南地区,相当于2012年进口量的1/4。同时,每年可替代煤炭307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等排放5283万多吨。此外,该管道将使中国进口中东的部分原油不经过马六甲海峡。

(1)分析中缅油气管道的开通对缅甸的经济意义和对我国能源建设的积极意义。

(2)写出图中输油管道和输气管道最终走向的差异,并分析输油管走向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2016 年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制造业面临的“招工难”、“用工荒”局面仍未得到有效改善,高悬的招工条幅已经成为这些地区的日常风景。根据相关知识,完成 下面小题。

1下图中四种工业区位选择结构图中,最有可能面临用工荒的是

A.B.C.D.

2“用工荒”对沿海地区经济的可能影响是

A.减少资金投入,缩小生产规模

B.促进农业发展,改善粮食供应

C.增大重工业比重,减少用工数量

D.刺激科技创新,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以下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某地质剖面图

材料二: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地质剖面图,判断①③④⑤处地质构造形成的顺序,按照由先到后顺序是________

2)大理岩属于材料二中的__________(填字母)岩石。它的的形成可能与材料一中①②③④⑤哪种地质作用相关_____________(填数字)。并说明原因 ___________

3)下列有关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__________

A.各类岩石都能形成C

B.各类岩石都能形成A

C.各类岩石都能形成B

D.变质岩能形成新的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小课题研究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一种常见形式。下面是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小课题研究的案例。请你帮助完成。

课题研究思路:

Ⅰ确定课题:我国沙尘暴形成的原因研究。

Ⅱ提出设想:①沙尘暴多发区的地理环境特点是沙尘暴形成的重要基础。②天气、气候因素对沙尘暴的形成影响很大。

Ⅲ处理获取的材料并形成结论。

材料1:2010年4月10日中午前后沙尘暴区域(阴影部分)图。

结论:(1)说出图示沙尘暴区域的地理环境特点。

(2)分析图中天气系统对沙尘暴形成所起的作用。

材料2:华北地区某地多年气候资料统计表。

月份项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风力>8级的日数

1.5

1.9

3.7

5.6

3.6

1.0

0.6

0.3

0.4

0.8

1.4

0.6

平均气温(℃)

3.2

0.7

6.4

13.7

21.2

26.0

27.3

26.3

20.6

14.4

6.3

0.7

降水量(mm)

3.3

7.3

9.1

43.2

33.3

54.5

247.3

166.8

48.9

26.2

26.0

3.5

结论:(3)指出华北地区沙尘暴多发季节并简要分析原因。

Ⅳ拓展应用:

材料3:为加强对沙尘暴的研究,我国已建立了由激光雷达和地球同步气象卫星观测信息接收站等组成的遥感系统和由25个监测站组成的地面监测网络系统,覆盖了北方200多万平方千米的荒漠化土地。

结论:(4)简要说明高科技在410日沙尘暴天气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地球某日太阳光照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其他为白昼,读图回答虾类问题。

(1)图中C、E连线属于___________(晨/昏)线。

(2)A、B、C、D中线速度最小的是________,最大的是________

(3)A、B、C、D中该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为____________点。

(4)B点有一物体自西向东做水平运动,其实际运动方向__________

A.向右偏 B.向左偏 C.不偏转 D.以上均有可能

(5)C点此时的地方时为____________时,该地此日昼长为__________小时。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