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图, 回答下列小题。
1.图中①②③④是我国四个地理区域,由各区的面积和人口比,可知人口密度最大的区域是
A.①B.② C.③D.④
2.地理界线P南北两侧种植业不同,主要原因是
A.地形条件不同 B.水热条件不同
C.土壤条件不同 D.光照条件不同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河北邯郸市高三7月调研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棉花喜热、好光、耐旱、忌渍,适宜在疏松深厚土壤中种植,从春季播种到秋季收获约半年左右时间;棉花发芽出苗时要求较高的温度;生长的后期,充足的日照、较高的温度和较低的湿度有利于棉铃开裂、吐絮;阴雨天气容易使棉花产生病虫害。
材料二 中国三大棉花主产区种植面积占全国比重变化统计表
棉花主产区 | 1980年 | 1990年 | 2005年 |
长江流域 | 44.2% | 33.3% | 28.1% |
黄河流域 | 47.8% | 58.3% | 43.5% |
新疆 | 3.1% | 7.8% | 27.2% |
材料三 棉花常被种植、栽培于田垄上并用薄膜覆盖地面。
(1) (3分)分析我国不同时段棉花产区种植面积比重的变化特点。
(2) (4分)与长江流域相比,新疆的棉花产量高、品质优,是我国最主要的优质棉产区。分析新疆和长江流域棉花品质差异的气候原因。
(3) (3分)说出棉花播种后采用薄膜覆盖地表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河北邯郸市高三7月调研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某区域图,图中箭头为目前正在进行的人口移动方向。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人口移动的主要原因是( )
A.民工流动 B.道路建设
C.水利工程建设 D.输气管道建设
2.对图中人口移动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从人口年龄结构上看以青壮年居多
B.从人口受教育程度上看以高学历人口居多
C.从人口移动距离上看以长距离迁移居多
D.从人口移动形式上看以线形分散为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河北省邢台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我国某省级行政区城镇分布图”,回答下列小题:
1.关于本区域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近看是山,远看是川
B.北部a处气候特征为长冬无夏,降水稀少
C.该省区面积广大,交通运输方式以铁路运输为主
D.气温低,有机物分解速度慢,土壤有机质含量高
2.影响本区域城镇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
A.为了方便生活,接近河流,取水便利
B.城镇沿河分布,地势较低,地形平坦
C.本区河网密集,城镇沿河布局,水运便利
D.城镇分布在河谷两岸,海拔较低,热量相对充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河北省邢台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优势是
A.有利于发展种植业 B.交通方便,有利于经济发展
C.有利于发展林业、矿业、旅游业等 D.有利于防治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江西鹰潭市高二下期末质检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有关图中两山脉附近地区自然地理要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两山脉都处于板块碰撞地带
B.甲山脉西坡降水量大于东坡,乙山脉东坡降水量大于西坡
C.甲、乙两山脉的西侧都有地中海气候分布
D.甲、乙两山脉以东的河流汛期均出现在5~10月
2.有关①、②两地所在国家的正确叙述是( )
A.两国最大的城市是本国的政治和经济中心
B.两国都属于发展中国家
C.①地所在国家是世界上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
D.②地所在国家粮食出口量居世界前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江西遂川中学高三上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该图中的①②③④四图是某大陆从历史时期至今沿45°纬线的地形剖面图,图中箭头指地形演变趋向。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推测图④中大陆西岸植被类型可能是( )
A.常绿硬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常绿阔叶林 D.温带荒漠
2.导致图①和图④大陆东岸植被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
A.沿岸洋流 B.大气环流 C.地形 D.海陆位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江西宜春奉新一中高二下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某类影响我国农业的自然灾害等值线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1.此图反映的自然灾害可能是
A.旱涝灾害 B.霜冻灾害 C.寒潮 D.台风灾害
2.图中等值线分布主要受
①纬度影响 ②洋流影响 ③海陆位置影响
④锋面影响 ⑤受地形影响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④ 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