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读北方某城市书店和书亭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书店与书亭构成的商业网点等级体系具有的特征是( )

A.书店规模小,数目少,书种全

B.书店的规模大,数目多,彼此相距较近

C.书亭位于书店的中心,呈多边形布局

D.书店的等级高,数目少,彼此相距较远

2.根据城市商业布局的区位原则,下列各点适宜布局书店的是( )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广东省高州市高三8月份摸底考试文科试卷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A地区最为受到全球关注的资源为

A.生物资源 B.水资源

C.水能资源 D.矿产资源

2.关于A地区主要生态系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光合作用强烈 B.生物循环旺盛

C.生物生长迅速 D.土壤肥沃

3.近年来,对A地区进行大规模开发所产生的不利影响有

①生物多样性减少 ②全球温室气体浓度上升,气候变暖加剧

③地下水位上升 ④水土流失,河流泥沙含量增大 ⑤土地盐碱化、荒漠化加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④⑤ D.①③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安徽省芜湖市高三8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0年10月26日9时,随着两列国产“和谐号”CRH380A新一代高速动车组从上海虹桥站、杭州站同时疾驶而出,沪杭高速铁路通车运营。这是我国高速铁路引领世界高速铁路发展潮流的又一重要标志。读图甲和图乙,回答下题。

1.下列有关沪杭高速铁路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增加货物运量 B.加剧大气污染

C.带动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 D.加强上海和北京之间的联系

2.下列对沪杭高铁通车后产生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有利于加强中、东部地区的联系 B.加快城市化的进程

C.对两个地区人口迁移产生的影响较小 D.促进沿线的资源调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福建省暑假第二次返校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图示意渤海及附近区域年平均气温≤-4℃日数的分布。据此完成下题。

1.图示甲、乙、丙、丁四海域中,海冰厚度最大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下列城市附近海域,单位面积海冰资源最丰富的是( )

A. 葫芦岛 B. 秦皇岛 C. 大连 D. 烟台

3.推测目前没有大规模开采渤海海冰的原因是( )

A. 资源量不足 B. 破坏环境

C. 成本过高 D. 市场需求不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黑龙江省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该图中的中心点为极点,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且晨昏线与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恰好重合,回答问题:若地球公转速度处于一年中逐渐减慢的阶段,则此时北京时间为( )

A.3月21日15时20分 B.3月21日8时40分

C.9月23日15时20分 D.9月23日8时40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黑龙江省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就整个地球大气来说,能量的根本来源是太阳辐射,太阳辐射能被大气接收和转化的过程十分复杂,其加热大气的过程大致可以用下图表示。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人们通常称之为大气的“温室效应”(greenhouse effect)主要是和哪个过程相关( )

A. ①和② B. ②和③ C. ③和④ D. ②和④

2.多云的天气昼夜温差较小,主要是因为( )

A. ②增强,③减弱 B. ②减弱,③增强

C. ③增强,④减弱 D. ②减弱,④增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北省高二上开学摸底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14分)阅读我国江苏、安徽等地区图文资料后,回答问题。

资料一:盐城拥有江苏省最长的海岸线、最大的沿海滩涂、最广的海域面积,同时也是丹顶鹤的家园、麋鹿的故乡,在沿海滩涂上建有麋鹿和丹顶鹤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誉为“东方湿地之都,仙鹤神鹿世界”。

资料二:“皖电东送”工程每年可从安徽淮南(我国重要能源基地)向上海输电500亿度。

资料三:南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承接了上海转移而来的部分纺织工业和钢铁工业。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淮南成为我国重要能源基地的优势区位条件。(6分)

(2)说明实施“皖电东送”工程对上海市地理环境的影响。(4分)

(3)概述南通承接上海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北省高二上开学摸底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4年11月2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外印发《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海绵城市”建设主要是指通过自然和人工措施相结合的方式,构建新型的城市水循环系统,使城市像海绵一样,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结合右图(水循环示意图)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海绵城市”建设对右图中a b c d四个环节带来的影响,合理的是( )

A. a减少 B. b增加 C. c减少 D. d增加

2.“海绵城市”建设的积极作用表现在( )

A.缓解城市内涝的压力 B.解决城市缺水的问题

C.缩短径流集聚的时间 D.省掉污染治理的费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福建省高二年下学期期末考试卷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是一组世界区域地图,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甲、乙两地发展种植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 )

A.光热、降水 B.土壤、水源

C.风向、地势 D.地形、河流

2.乙地由于不合理灌溉而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 洪涝灾害 B. 沙尘暴

C. 水土流失 D. 土地盐碱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