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下列命题:

三个点确定一个平面;一条直线和一点确定一个平面;两条相交直线确定一个平面;两条平行线确定一个平面;若四点不共面,则必有三点不共线.

其中正确命题是________.(填序号)

【答案】③④⑤

【解析】不正确,当三点共线时不成立;

不正确,当点在直线上时,不成立;

正确,两条相交直线,必有三个点不共线,由公理2知,正确;

正确,理由同

正确,反证法:若有三点共线l,则l与第四个点确定一个平面α四点共面,与已知相矛盾.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2016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

八声甘州

辛弃疾

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杨民瞻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落魄封侯事,岁晚田园。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注】晁楚老、杨民瞻:辛弃疾的友人。杜甫《曲江三章》其三: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此处化用杜诗。

(1)本词上阕选取了李广的哪些事迹?这样选材有什么表达效果?

(2)下阕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2016年高考江苏卷】下列熟语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   )

A.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B.人皆可以为尧舜

C.化干戈为玉帛 D.情人眼里出西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各句中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B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C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D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用方框中所给单词或词组的适当形式填空,有一项多余

combine indicate pronounce reflect character action as a whole differ from turn into opposite prison

【1】 What is known to all is that cultures country to country.

【2】 Few people are against the reform while most people are for the reform .

【3】 The old government office building is likely to a kindergarten.

【4】 His views on the matter in this article.

【5】 The state of his clothes I clearly that he had been playing football.

【6】 If you continue to steal, you will end up in .

【7】 the following two short sentences to make a new sentence, said the teacher.

【8】Many foreigners find it hard many Chinese characters.

【9】 Compared with the warnings on the previous packages,these were printed in smaller , which were difficult to read.

【10】 speak louder than word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2017届江西九江十校高三第一次联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拜祭先祖,其来有自。从甲骨文时代就有文字的证明,延绵至清末,始终未断。纵观古今,拜祭的形式随着时间、世情的变化而有所演变。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拜祭先祖理念的根基,也就是为何拜祭先祖,没有改变。

炎黄文化成型于农耕时代。农耕生产的发展、家庭和家族的繁衍,很重要的是要靠继承。从财产到技能、知识,都需要承接先人和前辈的成果。重继承,是中华民族文化区别于世界上很多民族文化的特征。不仅继承宗祖给自己的知识,还要延续他们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追求。 正是由于重继承,在继承中发展,所以中国被称为一个文化早熟的民族。这是以希伯来系列文化为标杆,而且出于历史线性发展观。前工业化时期希伯来文化与希腊罗马文化结合,经过文艺复兴,形成了西方的观念体系,包括西方哲学所说的宇宙观、价值观、伦理观和审美观。而中国早在农耕还比较原始的时候,就已经有了自己的哲学思考体系,这一体系的定型者就是孔子。我们的文化至少五千年来延绵未绝。定型早,有足够的时间深入到民众心里,渗透在人们衣食住行的每一个习惯里。因此,尽管有外族入侵和内乱,仍然无法使它中断和消灭。

中华民族一代一代举行拜祭,反映了人们对于社会发展、进步的思考。我们对于先祖先烈为社会所作的贡献和对今天的影响,有着富于理性的认识。这就是,社会要通过劳动,构成和谐的气氛,加强继承和传播,并且不断地创造。今天无论是拜祭伏羲、黄帝,还是拜祭孔子,没有人想回到那个时代的状况中去生活,先祖的精神是在激励我们不断前进。

我是从哪里来的?将要归于何处?至今这还是人类思考的头等问题。中华民族长期思考得出的结论是:我们来自大自然与先祖;自己也会沿着这条路走下去;人终有一死,尸骨灭而精神存;时间、空间转变了,此理则依然。例如清明节的家祭,实质和拜祭民族共同祖先相同。用宋朝哲学家的话说,这叫理一分殊。理一,就是寻根溯源,想象未来,想到自己如何继承先祖的精神,如何继续创造,而这一切都围绕着如何完善人生的价值;分殊,就是拜祭黄帝、伏羲、家祖和父母等等,对象、形式各有特色。

但是,当一个社会只有小家庭拜祭祖先,久之,这个社会就呈现出一种离散趋势,凝聚力减弱。想想过去,思考现在,有心人都会认识到,我们今天的生活、学术、社会,都是对古代的继承和发展。未来的发展,也离不开今天的基础。既然如此,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就要想到,应该如何做人,一百年后的后代将如何议论现在的我们。一想到此,我们越发感到一种敬畏,应该感谢列祖列宗,应该给后人留下点什么。

(1)下列关于拜祭先祖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华民族拜祭先祖的历史极其悠久,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甲骨文时代。

B.拜祭先祖,虽说拜祭对象和形式可以不同,但在精神实质上却是一致的。

C.尽管拜祭先祖的形式会因时代和世情的不同而有所改变,但拜祭先祖的理念一直未变。

D.拜祭先祖,缅怀先祖,是为了延续他们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追求,用先祖的精神激励我们不断前进。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华文化是早熟的文化,而且定型早,所以才能历经外族入侵和内乱,仍然延绵不断。

B.中华文化是农耕文化。农耕生产的发展、家庭和家族的繁衍,很重要的是要靠继承。所以注重继承是中华文化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的根本区别。

C.中华民族拜祭先祖,无论是拜祭伏羲、黄帝、孔子,还是拜祭自己的祖先,都是为了对先祖的贡献有理性的认识,并将先祖的精神继承和传播下去。

D.拜祭先祖既是寻根溯源,继承先祖的精神,又是想象未来如何继续创造,最终指向是完善人生的价值。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民族拜祭先祖的传统绵延不绝,反映出炎黄子孙对先祖开创的中华文明的热爱,缅怀先祖的精神,渴望从先祖的精神中得到激励。

B.中国文化被认为早熟的文化,这是以希伯来系列文化为标杆得出的观点。如果以中华文化为标杆,也可以说西方的文明是晚熟的。

C.拜祭先祖,要求我们想想过去,我们今天的生活、学术、社会,都是对古代的继承和发展。同时也要求我们想想现在,我们应当给后人留下点什么。

D.一个只有小家庭拜祭祖先的社会是一个人心离散的社会,因此,只有恢复全社会对民族共同祖先的祭拜仪式,才能增强民族凝聚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2015·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艺术实践证明,要塑造出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典型人物,就必须深刻揭示人物性格的内在矛盾。如果不能把握和揭示人物灵魂深处的真实和社会历史的真实,不能把人物性格的内在矛盾性成功地揭示出来,就没有活生生的真实的人,就没有真正深刻的典型。

巴金曾经指出:为了应付新的需要,有人注意到了优点和缺点, 于是在正面人物身上加入一些缺点,在动摇人物身上加入一些优点,总之使得每个人甚至反面人物都带有‘人情味’。但是作品里面的那些人仍然没有血色,不像真人。为什么呢?我想有一个原因是,除了优点和缺点以外,活人的身上还有别的东西。”人类复杂的内心图景,不是用几笔鲜明的色彩可以描画清楚的,不是“优点”缺点这种具有确定范围的概念性语言可以概括的。事实上,人的性格世界有很大的模糊性特征,了解人物形象的模糊性,对作家塑造人物性格,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性格元素模糊性主要包括两层意思。

一是构成性格整体的各种性格元素之间往往是不同向的,甚至是彼此矛盾对立的:一部分性格元素表现为肯定性方向,表现为善,表现为美,表现为真,表现为圣洁;另一部分性格元素表现为否定性方向,表现为恶,表现为丑,表现为伪,表现为鄙俗。这种双向性,使一个人的性格表象变得纷纭复杂,使一个人有时像他自己,有时又不像他自己;有时忠于他自己,有时又背叛他自己。这就是说,构成性格整体的各种元素往往不能按照同一确定的方向运动,而正是这种非同向发展的各种性格因素,才形成人物性格的模糊性。例如,构成阿Q性格整体的元素是非常复杂的,而这些杂多的性格元素,又表现为双向性:质朴愚昧又狡黠圆滑,率真任性又正统卫道,自尊自大又自轻自贱,争强好胜又忍辱屈从……这些元素在自身运动的过程中,互相碰撞,互相交叉,形成复杂的性格表象。

性格元素模糊性的另一层意思,则是每一个性格元素内部都带有二重性,肯定中包含着否定,否定中包含着肯定。因此,性格元素自身的性质不可能完全确定,它在不同的情境中总是显示出不同的内容和形式,不断变化。例如,当一个人在追求真理时,倔强的性格元素就表现为肯定性质的韧性,而当真理不复存在时还要硬去碰撞,倔强元素就转化为否定性质的固执。一个人的勇敢,在某种情况下可表现为见义勇为的善,在某种情况下则又可能表现为不义亦为的恶。李逵的勇猛有时表现为非常可爱的战斗精神,有时则表现为排头砍去的鲁莽。

此外,性格元素的本质往往不是直接袒露着的,它会被假象包裹着,从而显现出表里矛盾、似是而非的情状,使人们感到难以捉摸。狄德罗曾说:说人是一种力量与软弱、光明与盲目、渺小与伟大的复合物,这并不是责难人,而是为人下定义。因此,要写出鲜活的人物形象,确实值得写作者多下一番功夫。

(节选自刘再复《性格组合论》,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学作品中一个个活生生的真实的人物形象,其性格充满着内在的矛盾性,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B.多向的性格构成,杂多的性格元素,相互影响,相互交叉,使人物性格表象纷纭复杂,不断变化。

C.性格元素模糊性对塑造人物形象有重要作用,要刻画鲜明的人物,离不开对人物性格模糊性的体察。

D.性格元素之间的非同向和每一个性格元素内部的二重性,是构成性格元素模糊性的两层主要意思。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有人将人物的“优点”“缺点”机械叠加,以写出“人情味”,但这样还体现不出人物性格的模糊性。

B.人物性格具有模糊性,这要求创作者塑造人物不能从表象入手,以避免人物形象的明确性和概念化。

C.一个人追求真理时的坚定和自以为是时的固执,显示了倔强这一性格元素在不同情境中的不同表现。

D.要解读人物性格元素的本质,不能仅仅看他外在的言谈举止,更要努力深入他的内心和灵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所有的人,正像我一样,都是黑白相间的花斑马——好坏相间,好好坏坏,亦好亦坏。”这句话道出了人的性格模糊的特征。

B.某作家说自己的写作经历过“把好人当坏人写,把坏人当好人写,把自己当罪人写”三个阶段,这体现了他对人物性格模糊性的重视。

C.曹禺在《雷雨》中塑造的周朴园这一人物,既伪善霸道,又对侍萍怀有某种真挚的情感,具有很强的性格元素模糊性。

D.鲁迅在《祝福》中通过“我” 的叙述,来展现祥林嫂性格元素的模糊性,而“我”自身性格元素的模糊性是缺失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made the school proud was more than 90% of the students had been admitted to key universities.

What; because

What; that

That; what

That; becaus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和父亲坐一条板凳

孙道荣

上大学后的第一个暑假,回家。坐在墙根下晒太阳的父亲,将身子往一边挪了挪,对我说,坐下吧。那是我第一次和父亲坐在一条板凳上。

家里没有椅子,只有长条板凳,还有几张小板凳。家里来了人,客人或者同村的男人,父亲会起身往边上挪一挪,示意来客坐下,坐在他身边,而不是让他们坐另一条板凳。让来客和自己坐同一条板凳,不但父亲是这样,村里的其他男人也是这样。让一个人坐在另一条板凳上,就见外了。

工作之后,有一次回家,父子俩坐在同一条板凳上,闷头抽烟。烟雾从板凳的两端飘浮起来,有时候会在空中纠合在一起。而坐在板凳上的两个男人,却很少说话。与大多数农村长大的男孩子一样,我和父亲的沟通很少,我们都缺少这个能力。在我长大成人之后,我和父亲最多的交流,就是坐在同一条板凳上,默默无语。坐在同一条板凳上,与其说是一种沟通,不如说更像是一种仪式

父亲并非沉默讷言的人。年轻时,他当过兵,回乡之后当了很多年的村干部。村民有矛盾了,都会请父亲调解,主持公道。双方各自坐一条板凳,父亲则坐在他们对面,听他们诉说,再给他们坪理。调和得差不多了,父亲就指指自己的左右,对双方说,你们都坐过来嘛。如果三个男人都坐在一条板凳上了,疙瘩也就解开了。

结婚之后,有一次回乡过年,与妻子闹了矛盾。妻子气鼓鼓地坐在一条板凳上,我也闷闷不乐地坐在另一条板凳上,父亲坐在对面,严厉地把我训骂了一通。训完了,父亲恶狠狠地对我说,坐过来!又轻声对妻子说,你也坐过来吧。我坐在了父亲左边,妻子扭扭捏捏地坐在了父亲右边。父亲从不和女人坐一条板凳的,哪怕是我的母亲和姐妹。那是唯一一次,我和妻子同时与父亲坐在同一条板凳上。

在城里终于有了自己的房子后,我请父母进城住几天。客厅小,只放了一对小沙发。下班回家,我一屁股坐在沙发上,指着另一只沙发对父亲说,您坐吧。父亲走到沙发边,犹疑了一下,又走到我身边,坐了下来,转身对母亲说,你也过来坐一坐嘛。沙发太小,两个人坐在一起,很挤,也很别扭,我干脆坐在了沙发帮上。父亲扭头看看我,忽然站了起来,这玩意太软了,坐着不舒服。只住了一晚,父亲就执意和母亲一起回乡去了。后来妻子提醒我,一定是我哪儿做得不好,伤了父亲。难道是因为我没有和父亲坐在一起吗?不是我不情愿,真的是沙发太小了啊。我的心,隐隐地痛。

父亲健在的那些年,每次回乡,我都会主动坐到他身边,和他坐在同一条板凳上。父亲依旧很少说话,只是侧身听我讲。他对我的工作特别感兴趣,无论我当初在政府机关工作,还是后来调到报社上班,他都听得津津有味。有一次,是我升职之后不久,我回家报喜,和父亲坐在板凳上,年轻气盛的我,一脸踌躇满志。父亲显然也很高兴,一边抽着烟,一边听我滔滔不绝。正当我讲到兴致时,父亲突然站了起来,板凳一下子失去了平衡,翘了起来,我一个趔趄,差一点和板凳一起摔倒。父亲一把扶住我,你要坐稳喽。不知道是刚才的惊吓,还是父亲的话,让我猛然清醒。这些年,虽然换过很多单位,也做过一些部门的小领导,但我一直恪守本分,得益于父亲给我上的那无声一课。

父亲已经不在了,我再也没机会和父亲坐在一条板凳上了。每次回家,坐在板凳上,我都会往边上挪一挪,留出一个空位,我觉得,父亲还坐在我身边。我们父子俩,还像以往一样,不怎么说话,只是安静地坐着,坐在陈旧而弥香的板凳上。

(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小说开头写在大学第一个暑假里第一次和父亲坐在同一条板凳上,由此引出下文坐同一条板凳的几件事情,板凳成为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

B.和父亲虽然坐同一条板凳,但很少说话,说明们平时缺少沟通,使们之间存在代沟;而父亲从不和女人坐同一板凳,表明父亲思想落后保守。

C.父亲嫌家的客厅里的沙发软,坐着不舒服,其实父亲并非不想坐沙发,是由于没跟父亲同坐沙发而是坐在沙发帮上的举动深深刺痛了父亲。

D.父亲总是让和他坐同一条板凳,其实是对的启发和教育,尤其是在升职以后,父亲这种特殊的教育方式让懂得了做人和做事的道理。

E.小说没有过多的语言描写,也没有跌岩起伏的故事情节,而是以回忆的形式进行平实而亲切的叙述;小说的结尾写坐板凳留出空位,卒章显志。

【2】小说中画线的两句话有怎样的含意?请简要分析。

答:

【3】坐同一条板凳只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但它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请结合全文就其思想性进行分析。

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