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关于我国各地区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的重点,叙述正确的是(  )
A、西南地区:地质灾害的防治与交通运输的建设
B、东北地区:森林的更新保护和荒地的开发利用
C、黄淮海地区:中低产田的治理模式是“鱼塘-台田”模式
D、黄土高原地区:治理严重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是打坝淤地,保持水土
考点: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
专题:
分析:题干中明确规定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这两方面的含义.根据中国各大区域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及其国土整治方案特点选择对应的选项即可.西南地区由于地形崎岖又处于板块交界处,再加上降水较多,地震、滑坡、泥石流发生频繁,因此地质灾害的防治与交通运输建设成为重点;东北地区应注意荒地的利用保护;黄淮海地区的中低产田包括低洼地和盐碱地;黄土高原地区治理严重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是植树种草.
解答: 解:西南地区地形多山,地势起伏很大,经常发生地质灾害,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对交通网的建设和发展十分不利,因此其区域整治的重点是地质灾害的防治与交通运输的建设.故A正确.东北地区区域开发的重点是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对荒地也要合理保护,故B错误.黄淮海地区主要是要治理中低产田,其治理模式多种多样,“鱼塘-台田”是适合低湿地的治理和开发,但不适于盐碱地的治理,错误在于其以偏概全,故C错误.黄土高原最突出的问题是水土流失,其治理的基本措施是保持水土,故D错误.综合以上可知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点评:这是一道应用地理知识,解决区域实际问题的题目,体现了地理知识的实用性.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国土整治与开发.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依据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某岛国人口约500万(2009年),经济发达,淡水资源严重不足.该国国土面积约640平方千米,其中主岛面积约540平方千米,地形单调,平均海拔不足15米,岛上河流最长不足16千米.图1示意该国主岛及位置,图2为对应的气候资料.

(1)简述该国气候特征,并分析该国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
(2)图3为图1中M水坝的景观.水坝阻挡海水涌入,并通过其闸门调控河流入海流量.说明建坝前后坝内水域水的咸淡变化及其原因.
(3)除建水坝外,请你为该国再提出一种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办法,并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根据气温年较差的大小及最高、最低值出现的时间,可将气温的年变化分为赤道型、热带型、温带型、摄地型,影响其划分的主要因素是(  )
A、太阳辐射B、海拔高低
C、大气环流D、地面状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2007年7月,我国颁布实施了新的饮用水国家标准.目前,饮用水安全问题依然存在.根据下列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
资料一:见图1.
资料二:见图2.

(1)从污染物来源分析,我国饮用水安全威胁主要来自
 
 
等.
(2)关于我国饮用水污染事故的发生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多选题)
A.蓄水池防护出现的问题最少
B.水源污染是最主要的环节
C.饮用水污染事故发生环节的构成单一
D.自来水管网出现的问题不到
1
5

E.水源和自来水管网出现的问题超过了70%
(3)分析饮用水污染造成的主要危害.
(4)提出饮用水污染事故的防控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有关厄立特里亚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厄立特里亚气候干旱,降水量小而且不稳定.2007年人均国民收入仅270美元,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但粮食不能自给.农业生产技术相对落后,如在平原、山地斜坡主要采用传统地面灌溉和引洪灌溉的方式,很少实施喷灌、滴灌.目前我国和厄立特里亚正在开展农业方面的合作.

(1)从温度带位置、海陆位置及该国所处的大洲方位,概述厄立特里亚的地理位置特征.
(2)归纳厄立特里亚的地势特征,并根据地势判断该国从东南部列西北部气温变化趋势.
 

(3)由于地势的影响,河流的流向具有
 
的特征.一般而言,A、B、C三条河流发源区大气降水补给量由大到小依次是
 

(4)由于受自然环境与资源条件的影响,厄立特里亚农业除游牧畜牧业以外,农业地域类型还有
 
农业,其主要粮食作物是
 
,该农业地域类型的生产特点是
 

(5)简述厄立特里亚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该国可以采取的措施.
问题:
 

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孔子学院是以传播中国语言文化为基本任务的非营利性教育机构.图甲是A国孔子学院(堂)分布图,图乙是A国局部地区河流分布示意图.
(1)图甲中,孔子学院(堂)集中分布在A国的
 
地区.并分析形成该分布特点的主要社会经济条件.
(2)A国孔子学院(堂)拟在图乙所示区域的某条河流举办活动以弘扬中国文化,概述该区域河流的水文特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如图为“1271-1295年马可?波罗东行路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马可?波罗从威尼斯出发,东行途中经过A、B、C三地,其所属的气候类型分别是:A
 
,B
 
,C
 
.其中A地的气候特征是
 

(2)马可?波罗乘船返回途中,途经的D处为
 
海峡,E处位于
 
板块和
 
板块的交界处附近.
(3)途经的F处比E处的海水盐度
 
(高、低),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4)本题为选做题,只可从A、B两题中选做一题,并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字母后的方框涂黑.
A题:马可?波罗途经塔里木盆地西部边缘的喀什时,得知当地“有美丽的花园、果园、葡萄园,棉花、亚麻产量十分丰富”.请简要分析当地棉花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
B题:马可?波罗往返途中都经过西亚地区.请简要分析当今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流在弯曲段存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现象.
法国罗纳河上的圣贝内泽桥始建于1177年,13世纪和15世纪曾大修和重建,1668年被废弃.1669年的大洪水冲毁了河流右岸的桥墩,后来左岸的残桥(图1左侧图中粗实线)成为旅游景点--圣贝内泽断桥(图2照片).

通过比较断桥处河流左右岸附近河水的深浅及流速差异,说明该断桥能保存至今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