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黑龙江省发展绿色农业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
A. 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湿润 B. 便利的交通条件
C. 农业生态环境较好 D. 城市和工矿业发达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加试题】(2016·9月宁波市“十校联考”)下图为“西藏阿里地区曾兰县局部及其周边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站在两湖中间的小山梁上,能够深切感受到两湖的不同。玛旁雍错平静祥和,拉昂错风浪涌动;玛旁雍错温柔迷人,拉昂错冷艳惊人。其实,两湖原本为一湖,受气候变化和冰川活动的影响,才被一条狭长的小山丘分开。
材料二 强拉山口的扰邦卡,是中、印、尼三国国际贸易第一个中转站的卸货接货点。中国的简易公路已经修到了接货点,可以通行越野车和小型货车。但印度和尼泊尔那边依然不通公路,全靠马帮驮运货物。普兰县的普兰沟作为普兰商道的重要据点,是中国通往南亚的国家一类口岸,这里的国际边贸交易总是异常火爆。在“一带一路”大背景下,普兰县城国际贸易市场还将搬迁新址,进一步扩大规模。
(1)结合材料分析拉昂错、玛旁雍错两湖分开的原因。
(2)尼泊尔商人在该贸易途中可能经历的地质灾害有地震、泥石流、滑坡、________。分析此处发生泥石流的原因。
(3)说明此路段尼泊尔、印度运输工具以马匹为主的原因。
(4)分析普兰商道形成的区位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2016·温州中学期末)下图为“某区域某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图中海平面气压分布可判断,与台湾北部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
A. 风力较小,风向为西北风
B. 风力较大,风向为西北风
C. 风力较小,风向为东南风
D. 风力较大,风向为东南风
【2】依据图中相关信息可判断,此时
A. 黄河下游地区阴雨绵绵
B. 渤海湾沿岸雨雪交加
C. 福建沿海地区狂风暴雨
D. 金沙江河段风和日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图示意某地区年均温的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该地区年均温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
A. 台风 B. 海陆分布
C. 地形 D. 大气环流
【2】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年降水量最低的是( )
A. ①地 B. ②地 C. ③地 D. ④地
【3】樟树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优势树种。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可能有樟树集中分布的是( )
A. ①地 B. ②地
C. ③地 D. ④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国近年来积极采取包括发展新能源在内的措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木薯是喜高温、不耐霜雪作物,也是生物质能源燃料乙醇(新能源)的重要原料。每生产燃料乙醇1吨需要消耗鲜木薯约7.5吨。下图是某省级行政区年均温分布图,读图和材料回答下面小题。
【1】图所示区域最适宜种植木薯的地方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该区域地势总体特征是
A. 西北高东南低 B. 东高西低
C. 中间高四周低 D. 南高北低
【3】该区域河流的主要补给是
A. 地下水 B. 大气降水
C. 湖泊水 D. 冰雪融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左图为某地季节景观图,右图为世界部分区域气候类型和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位置示意图。
(1)左图的景观主要分布在图2中的________(填“③”或“④”)地。
(2)右图中甲气压带是____________,乙风带盛行风向是________。
(3)①地气候类型是_______,其在欧洲西部分布较广主要受___________因素影响;②地气候类型是 。
(4)根据气压带、风带位置判断,北半球正值____季。该季节,②地气候特征是___ __,形成原因是_____ 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位于陕西神木县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交界处的红碱淖是中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也是世界最大的遗鸥繁殖与栖息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陕西省农业信息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15年红碱淖水体面积约为31.5平方千米,与1997年的57平方千米相比,近二十年间已“缩水”了25.5平方千米。读“红碱淖位置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属于红碱淖生态价值的是
A. 增加旅游收入 B. 提供淡水资源
C. 提供动物栖息地 D. 发展淡水养殖
【2】陕西省农业信息中心监测红碱淖面积变化,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A. 地理信息系统(GIS) B. 全球定位系统(GPS)
C. 数字地球 D. 遥感(RS)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