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河流的流向为( )
A. 东北流向西南B. 东南流向西北
C. 西北流向东南D. 西南流向东北
2.如上图中等压线为一闭合等压线的部分,则图示地区( )
A.气流以上升运动为主 B.大部分地区天气晴朗
C.可能有台风 D.应该是亚洲高压中心
3.若此图所示为我国某地区,则关于图中河流叙述正确的是( )
A.此时正处于汛期
B.径流季节变化大
C.冰期可能长达半年
D.为两岸的甜菜种植提供灌溉水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福建省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乍得湖位于非洲中北部,湖面海拔281米,平均深度1.5米。乍得湖属于内流湖,但湖水却是淡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对这种现象感到迷惑不解,因而被传成许多神话或奇谈。后来科学家发现产生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乍得湖东北部有一最低处海拔是155米的盆地。
材料二 乍得湖是世界上盛产螺旋藻的三大天然湖泊之一。营养和温度、光照是影响螺旋藻生长的重要因素。螺旋藻可食用,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具有减轻癌症放疗、化疗的毒副反应,提高免疫功能,降低血脂等功效。
材料三 乍得湖地区略图。(下图)
(1)结合材料一,运用水循环的原理分析乍得湖成为淡水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分析乍得湖盛产螺旋藻的有利自然条件。
(3)你是否赞同乍得湖居民扩大螺旋藻生产?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四川成都列五中学高二上第二次阶段性测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东北三江平原湿地被人类活动破坏前后气温年变化及该区域某河流流量年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东北三江平原湿地被破坏后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和河流流量年变化曲线分别是
A.甲和丙 B.乙和丁
C.甲和丁 D.乙和丙
2.下列关于东北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的主要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土壤侵蚀,导致河流泥沙含量大增
B.工业过度发展,环境污染加剧
C.大量引水灌溉以及河流的截流改道
D.开垦湿地,不断扩大耕地面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省高二12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1月和7月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区域( )
A.1月等温线分布主要受地形地势影响
B.7月等温线分布主要受海陆位置影响
C.A处7月平均气温高于28℃
D.B处比A处的气温年较差大
2.关于图示区域地理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区域内能够欣赏到“一山有四季”奇妙景观
B.区域内南部河流一般在每年春季开始进入汛期
C.作物熟制由北部两年三熟过渡到南部一年两熟
D.天然橡胶是该区域普遍种植的最主要经济作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省高二12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我国某地某水库多年平均月入库水量水位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关于该水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所在区域降水季节变化较小
B.水位随着入库水量的增大而升高
C.3-5月入库水量小于出库水量
D.6-8月入库水量在持续增大
2.水库出现最低水位的原因最可能是( )
A.该时期流域内降水量小B.为防洪腾出库容
C.工业用水量增大D.居民生产生活用水量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省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读图,结合有关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农业是气候变化最敏感的领域之一,灾害性天气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
全国1996~2004年农业各类受灾面积所占比重图
我国农业气象灾害与粮食总产量变化趋势图
(1)说出我国农业气象灾害构成的特点。
(2)分析2004年以后灾损面积大小对粮食总产量的影响力的变化趋势及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省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旱灾是我国发生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的渐发性气象灾害。我国的四大干湿地区中,出现旱灾最少的是( )
A.干旱地区 B.半干旱地区
C.湿润地区 D.半湿润地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省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下面是我国目前部分商品粮基地分布示意图。
材料2:中国粮食流通格局正呈现出“北粮南运”、“中粮西运”的态势,粮食生产地域重心发生了由南向北、由东向中的逐渐转移。
(1)比较甲、乙两个商品粮基地,并填表。
地区 | 优势条件 | 限制性因素 |
甲 | ||
乙 | 旱涝频繁 人多地少 |
(2)南方部分地区,如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作为商品粮基地地位下降,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社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和丁两地区发展种植业的优势自然条件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限制条件分别是丙___________,丁_____________;若在丙地区大规模发展种植业
可能带来的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中粮西运”对西部地区的积极意义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河北省百校联盟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某工业“候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工业可能是
A.汽车工业 B.纺织工业 C.化学工业 D.电子工业
2.该工业转移所体现的主要区位因素的变化是
A.科技→劳动力→原材料 B.能源→技术→劳动力
C.原材料→政策→科技 D.劳动力→原材料→科技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