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德国慕尼黑大学的一位教授是这样看待中国的:他首先把中国分成东部与西部,再分别分成南北两部分,形成如图中①、②、③、④四块区域,并将这四块区域命名为“银色中国”“金色中国”“黄色中国”和“绿色中国”。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银色中国”与“金色中国”以冈底斯山为界
B. “金色中国”与“绿色中国”的分界线包括贺兰山
C. “黄色中国”与“绿色中国”的分界线为秦岭
D. “银色中国”与“绿色中国”的分界线是巫山
【2】各区域及主要成因的组合,正确的是( )
A. “黄色中国”——海拔高度所致B. “金色中国”——纬度位置影响
C. “绿色中国”——流水侵蚀作用D. “银色中国”——海陆位置影响
【答案】
【1】C
【2】C
【解析】
本题考查区域的划分和特征。
【1】据区域分布位置和范围可知,①是大西北,荒漠、戈壁面积广大,黄沙漫漫,为“金色中国”;②有雄浑的青藏高原,冰川绵延,雪峰皑皑,为“银色中国”;③地处南方,气候暖湿,植被葱郁,为“绿色中国”;④在我国北方,有广阔得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为“黄色中国”。“银色中国”与“金色中国”以昆仑山-祁连山为界,A错误;“金色中国”与“绿色中国”不相邻,B错误;“黄色中国”与“绿色中国”的分界线为秦岭,C正确;“银色中国”与“绿色中国”的分界线是横断山脉,D错误。故选C。
【2】根据上题可知,“黄色中国”是北方地区,黄土高原的成因主要是风力沉积作用,华北平原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A错误;“金色中国”是指西北地区,主要原因是地处内陆,气候干旱所致,B错误;“绿色中国”是指南方地区,外力作用主要为流水侵蚀作用, C正确;“银色中国”是指青藏地区,原因是海拔高度所致,D错误。故选C。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火地岛位于南美洲南端,东西区域自然景观差异显著,雪线高度仅500~800米,现代冰川发育。位于火地岛南部沿海的乌斯怀亚港是南极科考的重要中转站,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都会有上千的科考和捕虾船队集结于此。南极磷虾为地球上资源量最大的单种生物之一,它们以微小的浮游植物作为食物,从中将初级生产而来的能量转化,来维持其生命活动。磷虾的成体适宜在低温和低盐的水域中生活,它的适温范围仅在0. 64~1. 32℃,如果温度大于1.80℃就可能给它带来致命的危险。
材料二 下图所示即为南极磷虾分布及火地岛周边洋流示意图。
(1)试分析火地岛东西区域自然景观差异及其形成的原因。
(2)试分析火地岛雪线高度仅500~800 m的原因。
(3)南极洲和大西洋西部沿岸磷虾分布区域面积大、数量多,试分析其原因。
(4)某捕虾船队从乌斯怀亚港出发前往图中甲海域捕获磷虾,试推测其途中可能遭遇的主要困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中四地位于同一大陆西岸沿海低地。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四地,位置最南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下列地区的组合中,气候特征大致相同的是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甲地的地理坐标是( )
A. (50°S,90°E)B. (50°N,90°W)
C. (50°N,90°E)D. (50°S,90°W)
【2】甲、乙两地均位于( )
A. 东半球、北半球B. 东半球、南半球
C. 西半球、北半球D. 西半球、南半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下图为极地投影示意图,图中小虚线圈为极圈,大虚线圈为回归线;弧线ACB为晨昏线,且AC段为昏线;C点为晨昏线与极圈的切点,也是晨昏线与120 经线的交点。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的日期可能是
A. 3月21日B. 6月22日
C. 9月23日D. 12月22日
【2】该日正午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
A. 120E 、23°26′SB. 120E 、23°26′N
C. 60°W、23°26′SD. 60°W、23°26′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区域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在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第二产业始终占绝对支配地位,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
B. 第一产业产值不断下降,第三产业产值不断上升
C. 成长阶段后期,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从而导致区域走向衰落
D. 人地关系越来越不协调
【2】若乙图中各点分别代表某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产业结构特征,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 A—B—C B. B—A—C
C. B—C—A D. C—A—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某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绘制的某大陆局部区域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出图示地区位于( )
A. 北美洲B. 大洋洲C. 非洲D. 南美洲
【2】以下为该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记录的该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说法有误的是( )
A. 甲湖泊对丁河流的流量起到调节作用B. 乙湖泊属于咸水湖
C. 丙河流在该地冬季时流量最大D. 丁河流下游无结冰期
【3】以下为该小组对图示海域的洋流及其影响的推测,符合实际的是( )
A. 该海域的洋流属于风海流B. 造成图示海岸处形成沙漠气候
C. 该处海洋等温线向低纬弯曲D. 与暖流交汇形成海雾,影响航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地球日照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完成下列各题。
(1)是晨线还是昏线?___。
(2)写出A点的地理坐标:___,说明A在Q的____方向。
(3)C点是____月____日___时。
(4)比较A、B、C、D、E的白昼长短,按从短到长依次是_____,其中A、C昼长分别是__、____。
(5)北京(40°N)某校一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对太阳能热水器进行了重新设计(如下图),把热水器装在一个大玻璃箱中,并将支架改造成活动方式。为使热水器有最好的效果,此时,集热板与地面夹角应为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纽芬兰岛及其附近洋流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①②③洋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洋流表层海水等温线向北弯曲 B. ②洋流水温较流经海域的水温高
C. ③洋流的成因与赤道逆流相同 D. ①③洋流的性质与②洋流不同
【2】纽芬兰岛上分布最广的地带性天然森林植被有可能是( )
A. 针叶林 B. 阔叶林
C. 苔原 D. 荒漠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