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分别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画横线字的意思,对其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既东又欲肆其西

夫人之力不及此 斯人,吾谁与归

A两个“封”不同,两个“微”相同

B两个“封”不同,两个“微”不同

C两个“封”相同,两个“微”相同

D两个“封”相同,两个“微”不同

【答案】A

【解析】既东封郑意为……当作边境又欲肆其西封意为疆界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斯人,吾谁与归两句中均意为(如果)没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2017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逐段概括中国古代木构房屋的特点。每个特点不超过10个字。

中国古代木构房屋需防潮防雨,故有高出地面的台基和出檐较大的屋顶。

这种房屋内部可以全部打通,也可按需要用木材进行装修分隔,分隔方式可实可虚,实的如屏门、板壁等,虚的如落地罩、太师壁等。

工匠们设计房屋的各种构件(如梁、柱)时,在保有其功能的基础上,往往顺应其形状、位置进行艺术加工,使之更加漂亮、美观,如把直梁加工成月梁,以给人举重若轻之感。

为防止木材腐烂,工匠们给木构房屋涂上油漆,尤其在木材表面形成坚韧的保护膜,能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酒可以激发诗人的灵感,诗人也可以借酒浇胸中的块垒,所以唐人有斗酒诗百篇乞酒缓愁肠之说。由于诗人与酒的关系极为密切,唐代诗歌中不但写到了酒,还写到了酒价。

杜甫在《逼侧行赠毕四曜》一诗中写道:街头酒价常苦贵,方外酒徒稀醉眠。速宜相就饮一斗,恰有三百青铜钱。杜甫诗歌对酒价的叙述,成了一个聚讼纷纭的话题。

以为然者不乏其人。宋代刘颁《中山诗话》写道:真宗问近臣:唐酒价几何?莫能对。丁晋公独曰:斗直三百。上问何以知之,曰:臣观杜甫诗:速须相就饮一斗,恰有三百青铜钱。’”宋代陈岩肖《庚溪诗话》也认为:少陵诗非特纪事,至于都邑所出,土地所生,物之有无贵贱,亦时见于吟咏。如云:急须相就饮一斗,恰有青铜三百钱。’”

不以为然者认为,杜甫诗中所谓的三百青铜钱之说,来自前人的典故。北齐卢思道曾说过长安酒钱,斗价三百,所以王嗣奭在《杜臆》中指出,杜甫诗歌中“‘酒价苦贵乃实语,三百青钱,不过袭用成语耳

那么唐代酒价究竟是多少呢? 据《新唐书·食货志》记载:建中三年,复禁民酤,以佐军费,置肆酿酒,斛收直三千。在古代容量单位中,一斛等于十斗,斛直三千也就是斗直三百。这样看来,似乎杜甫诗歌确实反映了现实生活,无愧于诗史的赞誉。但需要说明的是,建中是唐德宗的年号,这与杜甫生活的时代相距几十年了,所以不能以此作为坐实杜诗对于唐代酒价叙述的依据。

唐代写到酒价的绝不只有杜甫,许多诗人都在诗中写到了酒价问题。如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王维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崔国辅与沽一斗酒,恰用十千钱;白居易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陆龟蒙若得奉君饮,十千沽一斗。这些诗人虽然分布于盛唐、中唐和晚唐各个时期,但他们的诗歌却普遍地说到唐代的酒价乃每斗十千钱。

那么,杜甫和李白等人对于酒价的叙述,差异为何如此之大呢? 也许有读者认为,李白、王维等人所说的乃是美酒的价格。这话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十千沽一斗之说也有其渊源。曹植在《名都篇》中曾经写道: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尽管他人所道,我则引避,但曹植才高八斗,其于文章,譬人伦之有周孔,鳞羽之有龙凤,因此他的叙述便成为一种难以撼动的范式。唐代诗人受曹植的影响,不排除在诗歌中对这一典则的普遍追摹和袭用。

唐代诗歌中的酒价问题引起了不少误读,初看是诗人的意图意义和读者的解释意义之间出现了龃龉,其实深层次的原因在于读者以诗为史。王夫之曾幽默地讥诮这种诗史不分的情况说:就杜陵沽处贩酒,向崔国辅卖,岂不三十倍获息钱邪?在王夫之看来,诗歌与历史差别很大,历史要求具有实录精神,而诗歌则不然,诗之不可以史为,若口与目之不相为代也

(选自《光明日报 》,有删改)

【1】下列关于杜甫诗歌中酒价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甫在《逼侧行赠毕四曜》提到的三百钱一斗酒的说法,在后世引起了很多人的关

注。

B.宋代的刘颁和陈岩肖都认为,杜甫所说的三百钱一斗酒的说法是真实可信的。

C.王嗣奭不认可杜甫在诗中所说的唐代那时的酒价,但他也承认,那时酒价确实比较

贵。

D.杜甫诗歌中酒价的叙述似乎可以在《新唐书·食货志》中得到印证,但因年代相隔

较长,也不能完全采信。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唐朝时一斗酒曾卖三百钱是可信的,不能因为有人对杜甫的叙述不以为然就否认这

一点。

B.杜甫和李白等人对于酒价的叙述差异巨大,这也可能是因为他们各自饮的酒品质不

同。

C.李白、王维等人对于美酒价格的叙述,深受曹植影响,是对曹植叙述范式的追摹和

袭用。

D.诗歌不能等同于历史,因此把诗歌描述的内容当成是历史事实来解读是不适宜的。

【3】作者认为,唐代诗歌中的酒价问题引起误读的深层次原因在于读者以诗为史,

它的依据是什么?请结合相关文段,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补写出下面诗句中的空缺部分。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君亦无所害。

2)《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以一个假设句否定了秦出兵的合理性,貌似谦恭,却极有份量,以退为进,也由此掌握了谈话的主动权:

(3)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不仁; ,不知; ,不武。吾其还也。” (《烛之武退秦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

太湖碎锦

范烟桥

太湖,用文人的套语来形容,是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民间则说八百里太湖跨三州。不经过实测,这样笼统地画出一个轮廓,只能给人们一种山明水秀、浩瀚无际的想象。至于它有什么诗情画意,要费一点时间实地去观察、探索,才能领会。

我从不同的角度,看太湖的部分画面,就感到有不同的胜概。洞庭东山、西山是太湖里两个主峰。东山周围五十余里,山势并不陡峭,土壤又滋润,经劳动人民世世代代辛苦经营,已成了丰产地区。山下坡田,种植各种水稻,是秋熟的主要农作物。夏熟是三麦和油菜,还有豆类和蔬菜瓜果。他们更有园艺的丰富经验,梅、杏、桃、李……多得数说不尽。枇杷、杨梅和洞庭红(橘名)名闻远近。随着春夏秋冬,它们先后开花结果,春天果然是姹紫嫣红开遍,夏天、秋天、冬天,也是各有烂漫绚丽的景色。说是美尽东南,并不夸张。从观赏说,四时皆宜;从生产说,那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资源。江南的许多淡水鱼,这里样样都有。朝出暮归的千百艘大小渔船,点缀湖光水色中,渔民们勤劳、勇敢,征服自然,利用自然。

西山和东山隔着东太湖,东山最高峰——莫釐,和西山最高蜂——缥缈遥遥相对,同为七十二峰的领袖。西山也是丰产地区,同是花果山,东山所有的名花嘉果,西山都繁生着。从东山坐独具风格的小艇——龙飞快,驶入东太湖,莫釐峰头,云气滃然如蒸。别的不知名的远近诸山,时隐时现,好似给烟波吞吐着,山色因明暗而浓淡不一。船家果然有眼明手快的本领,坐在船里的我,到湖心时常为颠簸震荡而惊心动魄。正因为如此,而愈觉山水奇丽得来不易的乐趣。兀立在东山、西山之间的石公山,则是以玲珑秀逸的姿态吸引着人们。小艇乘风破浪而去,到了山下,显然可见四围的山石,经过千万年的冲刷,有了皱、瘦、透的美姿,早给鉴赏者陆续凿去了,苏州园林里的太湖石,都是取于石公一带的石山。因此,石公山像斧削过,没有了山脚,正如一块翡翠放在一个玻璃盘里。

假使从苏州直接到西山,出蠡口,就展开了图画,山更多,湖更大,变幻就更多。王鏊山与人相见,天将水共浮,冯善震泽春浮涨碧漪,净涵天影漾玻璃,能把湖山之胜,描绘得恰到好处。道书上所说的第九洞天——林屋,就在西山。到了里面,石壁嶙峋如雕塑,是洞庭一奇。这里有许多神话,和山农们闲谈,妄言妄听,也增添了些兴趣。而西边的消夏湾,更附会着西施的种种传说。山湾柔顺的湖水,浅而澄清,可以游泳。有着荷花、菱叶,清风徐来,颇有凉意,确是夏天避暑的好去处。到了包山寺,才窥见缥缈峰突起在丛林杂树之上。近观不如远眺之美,大凡山水之胜,都有这个境界。有了山,有了水,才见得山的灵秀,水的空明。太湖就以此特饶奇胜。

太湖还有四个画面,和洞庭东山、西山合起来,差不多得见其全貌。一是从湖州到无锡的一段水程,在群山断续中经过,前后左右可以看到云峦起伏,似乎它们都有动态,与人游戏。一是从无锡到宜兴,数十分钟的汽车行程,在湖边掠过,太湖平铺在车外,远山几抹,可望而不可即。一是无锡的鼋头渚,割取了太湖的一角,经过人力的整理,有着怪石突兀、惊涛汹涌的奇趣。不仅有色,而且有声。夕阳将下,余晖照映湖面,金光璀璨,不可名状。一是苏州光福的石壁,也是太湖的一角,更见得静止处,已不是空阔浩渺的光景。而即小见大,可以使人有更多的推想。

阴、晴、风、雨、云、雾,固然使山水多变,适逢其会,逸趣横生。便是朝曦、夜月下特有的湖光山色,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古今诗人画师,尽管灵思妙想,摄取片断到诗画里,有着他们的杰作,还是概括提炼。我更无能,凭我接触到的,写了些体味,或许有三言两语,能引起到过大湖者的同情,作会心的微笑。毕竟是尝鼎一脔,太湖实在是描写不尽,描写难工的。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作者对太湖东山、西山及太湖在阴、晴、风、雨、云、雾下的变幻作了详细的描绘,表现了太湖山水的多变与逸趣横生。

B.文章引用形容太湖的套语、诗句,谈及苏州园林、道书记载和神话传说,增添了太湖的人文色彩和传奇性。

C.文章用一块翡翠放在一个玻璃盘里,比喻四围山石被削取的石公山兀立湖面这一湖山相映的景致,极为生动形象。

D.第段写太湖的四幅画面,都运用想象和移步换景的方法,结合色彩、声音等变化,表现不同时空之下的太湖奇景。

E.本文写太湖美景,详略有致,既有整体勾勒,又有局部描写,自然景色与审美体验有机融合,韵味丰富。

【2】文章第段写了东山带哪些胜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3】结合全文,分析标题太湖碎锦的内涵和作用。

【4】文中说:近观不如远眺之美,大凡山水之胜,都有这个境界。你是否赞同这个说法?结合本文和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思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翼(zhěn) 帷(chān) (tīnɡ) (miǎn) (mèi)

B.越(ōu) 水(liǎo) 笏(zhān) ()

C.台(huán) 舰(ɡě) (zhǔ) (hūn) 陪(tāo)

D.范() () (yán) (chuǎn) 飞(chuá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A.时九月 维:句中语气词

B.宇文新州之 懿:美好的

C.绣闼,俯雕甍 披:披着

D.睢园绿竹,气彭泽之樽 凌:超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文学语言的创新,不仅要突破陈旧的传统,还要超越传统有所发展,突破和发展二者 __________。正如阳光和阴影一样,没有传统的冷静、幽暗,就无法反射创新的热烈和__________。我们只有在把握语言规范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才能得心应手,__________自如地表达自己的灵感。

A.相辅相成 靓丽 潇洒 B.相反相成 靓丽 挥洒

C.相辅相成 亮丽 挥洒 D.相反相成 亮丽 潇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翻译下面的句子并体会这些句子的表达效果。

1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2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3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