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位于a和b两个界面之间的地球内部圈层是

A.地壳 B.地幔 C.内核 D.外核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山西怀仁第一中学高二上月考三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在四个地区分布的四种农作物。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地区与农作物类型对应正确的是

A、①水稻 ②春小麦 ③冬小麦 ④甜菜

B、①天然橡胶 ②玉米 ③咖啡 ④剑麻

C、①咖啡 ②水稻 ③甜菜 ④黄麻

D、①油棕 ②甘蔗 ③棉花 ④高粱

2.③④两地区农业生产发展特点的相似之处是

A、农业生产经营都以家庭为单位

B、都是粗放经营

C、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高

D、农业生产单产水平高,但商品率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西省高一12月月考地理试(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某地连续六天的天气情况统计图。读图,完成23-24题。

1.形成该地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应是

2.下列有关该地区这几日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10日的气压低于5日 B.10日受冷气团控制

C.10日的气温低于5日 D.5日受暖气团控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7届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模拟考试三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我国长江某支流的一段河道示意图,图中①②两点为河流水文固定监测点。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在自然状态下,多年之后,①②两处河水流速与往年同期相比( )

A.①变快,②变慢 B.都变快

C.①变慢,②变快 D.都变慢

2.一艘采沙船在②处附近水域作业时,发现从不同深度采上来的沉积物大小不同,不仅有大量细沙,还有较多的砂砾甚至鹅卵石。此处沙、砾共存的原因可能是( )

A.该河流域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搬运能力强

B.该河段地势起伏较大,水流急,侵蚀力强

C.该河段河道弯曲,流速缓慢,沙、砾一起沉积

D.该河流域降水季节变化大,河流流速变化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7届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模拟考试三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2014年1月13日我国西北某地等高线和等压线分布图,图中天气系统移动速度为120km/天,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示信息、说法正确的是( )

A.河流径流年际变化小,季节变化大 B.地形以丘陵、高原为主

C.图中河流由东北流向西南 D.图中山峰和城市的相对高差为900~1000米

2.此时图中城市的风向及24小时后城市最可能出现的天气状况为( )

A.偏北风 雨雪、降温 B.偏南风 气压降低、天气晴朗

C.偏南风 雨雪、降温 D.偏北风 气压降低、天气晴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上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是“中心点为地球北极的示意图”,阴影部分为黑夜,非阴影部分为白昼。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A. 15时 B. 9时 C. 8时 D. 16时

2.

A. 2∶1 B. 1∶2 C. 1∶1 D. 3∶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西藏拉萨北京实验中学高二上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读“我国部分能源生产和消费地区分布示意图”,图中字母代表能源生产和输出地区,甲、乙、丙为能源输入地区,箭头表示能源输送方向。读图回答:

(1)图中三峡水利工程位于 基地(填写字母),该地区水能资源极为丰富的原因是 ;水能作为能源与煤炭相比,最突出的优点是 (至少答出两点)。

(2)图中属于我国重点开发的石油、天然气能源基地是 (填写字母),由该基地向乙地区的能源输送工程为 工程,由B、C、D、E地区输往甲、乙、丙地区的输电工程被称为 工程。建设这些能源工程的重要意义在于 (选择填空)。

①缓解东部地区能源消费紧张状况 ②改善西部地区的能源供应状况

③减少西部地区的环境污染 ④调整东部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3)此图反映出我国能源生产与能源消费的分布特点是 。为缓解我国能源供应紧张问题,除建设上述大型能源工程外,你认为还可以采取哪些主要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西藏拉萨北京实验中学高一上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与人类关系最密切,有大循环之称的是( )

A.发生领域最大的海陆间循环

B.发生在人类居住的陆地和陆地上空之间的内陆循环

C.每年循环量最大的海上内循环

D.地球水和太空水的循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7届宜昌第一中学高三11月文科综合-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1949年以来德国农场数量、农业就业人口变化趋势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导致德国农业结构产生巨大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市场需求 B.资金资本 C.生产技术 D.交通运输

2.现在,德国大多数居住在农村的居民已经不再是农民。他们工作在周边城市,每日往返于居住的乡村和工作的城市之间。这种乡村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在德国创造了一个新的文化景观——非农业乡村居民点。导致德国非农业乡村居民点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地价房价 B.生活习惯 C.就业收入 D.交通与环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