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在我国横断山区、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的交汇地带,隐藏着一个长期被人们忽视的宜居带。在这片海拔1200-2300米的山区,很多地方四季如春,物产丰富,环境优良,人口稀疏。
(1)据图文材料分析该地区海拔1200-2300米以外区域不宜居的气候条件。
(2)结合影响环境承载力的条件,解释西南宜居地带人口稀疏的原因。
2010年,宜居带内的四川省攀枝花在全国率先提出“康养”(健康+养老/养生)概念,是国内最早谋划发展康养产业的城市。2019年,攀枝花成立康养产业发展局。
(3)针对攀枝花近年来发展康养产业面临的问题,对应提出具体发展措施。
面临突出问题 | 具体发展措施 |
多年主打以“暖冬”为主题康养计划 | ① |
当地居民从事相关产业的参与率偏低 | ② |
游客主要来自周边省区,沿海地区较少 | ③ |
【答案】(1)1200米以下:海拔较低,获得热量较多,夏季较炎热;2300米以上;海拔较高,获得热量较少,冬季较冷;含氧量较少,会造成人体不适。
(2)耕地少且破碎,可耕种土地资源(粮食)不足;地质灾害多发,生态环境脆弱;距我国经济发达地区较远,经济欠发达;地形崎岖,交通、通信不便。(任意三点)
(3)挖掘特色产业,弘扬当地文化,打造多元化产业;转变居民观念,进行相关产业服务培训;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知名度),完善对外交通体系建设。
【解析】
本大题以西南宜居地带为背景,以相关图文信息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环境承载力、旅游康养业发展措施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题中信息和相关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1)该地区海拔1200~2300米以外区域不宜居的气候条件应气温和降水等方面进行分析。1200米以下地区,海拔较低,获得热量较多,散热不畅,夏季较炎热,这些地区大多在谷底,盛行下沉气流,气候干燥,因此居住条件较差;2300米以上地区,海拔较高,气温较低,冬季寒冷,且空气较稀薄,含氧量较少,会造成人体不适,因此居住条件较差。
(2)题意表明,西南宜居地带人口稀疏的原因应结合影响环境承载力的条件从资源、生态、经济发展水平、开放程度等方面进行解释。西南宜居带多山地,耕地少且破碎,可耕种土地资源(粮食)不足,部分资源供给不足,导致人口稀疏;当地处于板块交界处,地质灾害多发,生态环境脆弱,环境容纳能力较低,导致人口稀疏;西南宜居带地形崎岖,交通、通信不便,距我国经济发达地区较远,经济欠发达,社会影响力和开放程度较低,导致人口稀疏。
(3)针对攀枝花近年来发展康养产业面临的问题,对应提出具体发展措施。当地康养产业多年主打以“暖冬”为主题康养计划,产业结构单一,因此要发挥当地自然和文化优势,发展多种特色产业,打造多元化产业,适应多样市场需求;当地当地居民从事相关产业的参与率偏低,因此应加强宣传和教育,转变居民观念,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关产业服务培训;当地游客主要来自周边省区,沿海地区较少,因此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知名度,打造旅游品牌,完善对外交通体系建设,吸引更多游客。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不同水体之间相互转化关系示意图,请回答下列各题
【1】甲代表的水体类型是()
A. 冰川、地下水B. 雨水、地下水
C. 雨水、海洋水D. 海洋水、冰川
【2】如果在洞庭湖区进行大规模退耕还湖,可导致( )
A. 丰水期a变小,枯水期b变大
B. 丰水期a变小,枯水期b变小
C. 丰水期a变大,枯水期b变小
D. 丰水期a变大,枯水期b变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海南部的囊谦县,地处青藏高原末部,境内山脉纵横。囊谦县是历史悠久的泉盐产区。与常见的地下凿井汲取卤水不同,囊谦地区卤水多自涌成泉,该地一般采用引盐泉水入盐田,卤水自然结晶的方法来制盐。图甲示意囊谦盐泉的形成过程,图乙示意囊谦县月平均气温与降水的变化。
(1)说明囊谦地区盐泉的形成过程。
(2)说明当地人民是如何利用有利地形兴建盐田的。
(3)推测囊谦县盐场的生产旺季,并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赛里木湖是新疆天山山脉的高山冷水湖,基本处于自然状态,对气候变化极其敏感,可以通过其变化来推断气候的演变。左图是赛里木湖位置与范围图,右图是1989-2015年赛里木湖的面积变化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赛里木湖
A.属于外流区B.水源主要靠雨水补给
C.水汽主要来自于大西洋D.流域面积在不断扩大
【2】通过赛里木湖面积变化可以推测该时期内的环境变化是
A.湖区实际蒸发量增大B.水域内鱼类种群不断增多
C.湖水盐度会逐渐降低D.亚欧大陆内部降水增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图中直线为经线,圆圈为纬线,该纬线穿过两块大陆的北部,纬线圈中心点处太阳高度为20°,表格为当日A、B两地昼长时间。读图表完成下面小题。
【1】若在A、B两地的游客同时看到了日出,则A地位于B地的
A.东南B.东北C.西南D.西北
【2】若图中15°经线的地方时为21时,则下列叙述可信的是
A.甲地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最大B.新一天的范围占全球的3/4
C.甲地可见正午的阳光D.甲地此刻的太阳高度为9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种生物的种密度指单位面积该种生物的个体数量。图示为北美洲部分地区某种动物的种密度等值线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H、K、Q、R四地中该种动物的种密度可能相等的两地是
A. H、R B. Q、R
C. Q、H D. H、K
【2】该种动物的种密度与年均温的空间分布是正相关的地区是
A. Q、R之间 B. N、M之间
C. S、R之间 D. S、K之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在渭河的支流赤水河上,有一处独特的景观--桥上桥。桥上桥的下桥始建于清康熙六年(1667),道光十二年(1832)在原桥上叠建一桥为上桥。下图是桥上桥所在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在该区域海拔400~800米的山地与平原之间,分布着山麓洪积扇和黄土台塬。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赤水河的水文特征是( )
A.径流季节变化小B.径流年际变化小C.河水含沙量小D.结冰期较短
【2】叠建桥上桥的主要原因是( )
A.水位上涨B.流水侵蚀C.泥沙淤积D.地壳上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1870年,美国中部平原地区的人口约14.8万,耕地面积约12万公项。之后的60年间,该区域的人口和耕地面积都增长了近60倍。1934年5月,该地区发生了人类历史上罕见的沙尘暴,风暴所到之处庄稼枯死、溪流干涸、土地龟裂、牲畜死亡,给该地区带来巨大的生态破坏、经济损失和居民健康威胁。下图为美国本土中西部年等降水量线分布图。
分析图示甲地区沙尘暴发生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陕西榆林地区“乌金(煤)遍地”,资源非常丰富。几年前,该地开始“村村点火,处处冒烟”,被人们戏称为“黑三角”。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在资源开发初期,当地适合发展( )
A.食品工业B.高耗能工业
C.农产品加工工业D.高技术工业
【2】近年来,该地区逐渐形成下图所示的发展模式。有关该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实现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双重效益 ②该模式体现了清洁生产过程 ③加强了对当地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广度和深度,延长了产业链 ④该模式扩大了污染范围和污染物的来源
A.①②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