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14.该日日期及天气状况可能是(  )
A.3月12日  晴朗B.6月5日   晴朗C.3月22日  多云D.6月20日  多云

分析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1.纬度位置:纬度低则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短,被大气削弱得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反之,则弱.这是太阳辐射从低纬向两极递减的原因之一.2.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由于云层少且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阴雨的天气,由于云层厚且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弱.如赤道地区赤道低压控制多阴雨天气,而副热带地区副高控制多晴朗天气,所以赤道的太阳辐射弱于副热带地区.3.海拔高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反之,则弱.如青藏高原成为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主要就是这个原因.4.日照长短:日照时间长,获得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短,获得太阳辐射弱.夏半年,高纬地区白昼时间长,弥补太阳高度角低损失的能量.

解答 解:根据该地太阳辐射日变化曲线图,可推断出该地日照时长将近15小时,即北半球昼长夜短,太阳直射北半球,而若当地天气晴朗,则太阳辐射应以当地正午为最高点呈对称分布,但在北京13时出现一波谷,应该受多云天气影响.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解题的关键是从图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下面是一组地貌景观图片,请根据这些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1)这些地貌主要是在什么外力作用下形成的?
(2)在我国哪些地区可以找到这些地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如果将GIS技术用来监测森林火灾,可以(  )
A.用来分析、判断引起森林火灾的原因
B.用来预测森林火灾的发生地点和灭火所用的大致时间
C.用来预测森林火灾后所造成的后果
D.及时知道火灾地点、范围、预测分析火势蔓延的方向,尽快制定灭火方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关于AO、BO两条锋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0为暖锋,BO为冷锋B.A0为冷锋,BO为暖锋
C.A0、BO都是暖锋D.AO、BO都是冷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四幅图中,形成莫拉克台风的天气系统是(气压单位:百帕)(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9.读“世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曲线图”,回答问题.
(l)图中A曲线表示发达国家的变化,B曲线表示发展中国家的变化.
(2)城市化的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3)B类国家的城市化特点是起步晚、水平低.
(4)A曲线在20世纪70年代后呈下降趋势,该类国家的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此现象称为逆城市化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读某城市一天中PM2.5变化图(如图),下列有关图中PM2.5出现两个峰值的主要原因最可能的是(  )
A.汽车尾气造成的污染B.工业活动造成的污染
C.城市外围的秸秆燃烧D.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造成的扬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汽油价格进入8元时代.汽油涨价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了很大影响.
材料二:甲乙两图所示为世界著名海峡:

(1)甲图是马六甲海峡,乙图是英吉利海峡.
(2)甲图所示海峡一般风浪较小,因为该海峡位于赤道低压带(气压带或风带全称);乙图所示海峡往往风大浪高,因为该海峡位于西风带(气压带或风带全称).
(3)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原油进口量逐年增长,目前已经超过年消费量的$\frac{1}{3}$.
①在甲、乙两海峡中,对我国进口石油有重大影响的是甲(填甲或乙)海峡.
②汽油涨价是因为石油涨价,从地理学科角度分析石油涨价的原因?为了保障我国的石油供应,你认为可采取哪些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绿水足迹”指产品(主要指农作物)生产过程中奔腾的雨水资源量,对农作物而言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自然降水有农田蒸腾的量.“蓝水足迹”指在产品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地表与地下水的总量,“灰水足迹”指以现有水环境水质标准为基准,消纳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所需要的淡水水量,读2007年我国部分省区生产活动水足迹组成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简要分析北京灰水足迹比重较大的原因.
(2)比较新疆和海南绿水足迹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