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中N为北极点,O为昼半球的中心点,阴影部分位于西半球,非阴影部分位于东半球。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当PN最短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此日在成都看到太阳正东升,正西落 |
B.非洲大陆上的动物向南迁徙 |
C.阿尔卑斯山南坡的雪线达一年中最高值 |
D.南极点此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为23°26′ |
A.2时20分 | B.3时30分 | C.14时20分 | D.15时20分 |
A.向东南逐渐增大 | B.向南不变 |
C.向西北逐渐减少 | D.向北先减少后增大 |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B
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结合图示,但PN点重合时距离最短,则晨昏线过极点,应表示春分或秋分日,故全球昼夜平分,成都日出正东,日落正西,A正确。由于此日为春分或秋分,B错误;阿尔卑斯山脉的雪线达一年中最高值,为气温最高的夏季,C错误;南极点此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为0°,D错误。
【小题2】根据北极附近的自转方向呈逆时针,故图示P点为当地的日出时间,由于昼长14小时,即日出时间为当地时间的5:00;阴影部分位于西半球,非阴影部分位于东半球,则P点所在经度为20°W,北京时间120°E位于P点东侧140°,故地方时较P点时间早9小时20分钟,故北京时间为14:20。
【小题3】交点始终在晨昏圈上,而O点是昼半球的中心,所以OP的距离始终为地球大圆的半径是不变的。对于该经线来讲,先是靠极点一段处在昼半球,随着自转出露部分越到越多,所以南移。
考点:本题考查局部晨昏线图的判读、地方时的计算和地球运动的综合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解题应抓住以下几个要点:
① O为昼半球的中心点,则大圆应表示晨昏线;
② NP、NQ应表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结合自转方向,应表示20°W和160°E。
③ 根据昼长可转化为日出日落时间;
④ 地方时计算的基本方法: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时差;(东加西减)。
⑤注意结合图示的地球自转运动。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3届四川攀枝花米易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段考地理试卷(带解析) 题型:单选题
下图中,弧线ONP为某经线圈中的一段,其中N为北极点,阴影为晨昏圈平面,甲乙两点纬度值相同。据此回答题。
【小题1】O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
A.40° | B.20° | C.0° | D.30° |
A.南极大陆周围冰山漂浮 |
B.长江中下游地区桃红柳绿 |
C.北印度洋洋流顺时针流动 |
D.华北平原正在播种小麦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2-2013学年四川攀枝花米易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段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中,弧线ONP为某经线圈中的一段,其中N为北极点,阴影为晨昏圈平面,甲乙两点纬度值相同。据此回答题。
1.O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
A.40° B.20° C.0° D.30°
2.此图所示季节( )
A.南极大陆周围冰山漂浮
B.长江中下游地区桃红柳绿
C.北印度洋洋流顺时针流动
D.华北平原正在播种小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2-2013学年福建省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中N为北极点,O为昼半球的中心点,阴影部分位于西半球,非阴影部分位于东半球。读图回答问题。
1.当PN最短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此日在成都看到太阳正东升,正西落
B.非洲大陆上的动物向南迁徙
C.阿尔卑斯山南坡的雪线达一年中最高值
D.南极点此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为23°26′
2.当P点昼长为14小时,此时北京时间是( )
A.2时20分 B.3时30分 C.14时20分 D.15时20分
3.若O点一直为昼半球的中心点,P点为晨昏线与该经线的交点,则此时刻后P点的移动方向和PO之间的距离分别为( )
A.向东南 逐渐增大 B.向南 不变
C.向西北 逐渐减少 D.向北 先减少后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