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亚”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上海合作组织”的6个成员国当中,其中有4个位于中亚地区,请把四个国家的名称填注在“中亚”图上。
(2)中亚地区深居亚洲内陆,属 气候;植被以 和 为主。
(3)中亚是世界上仅次于 (国家)和美国的第三大产棉基地。 (国)因盛产棉花而被称为“白金之国”。
(4)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是 。
(5)我国新疆境内的铁路,在阿拉山口与 (国)的铁路接轨。从 洋沿岸经中亚与 洋之间架起一座由铁路构成的“陆桥”,它东起我国的 ,西至荷兰的 。
(6)由我国长白山经内蒙古、新疆到中亚的自然带依次为 带、 带、 带。这种变化是 的分异规律,是以 为基础形成的。
(1)略 (2)温带大陆性 温带草原 温带荒漠 (3)中国 乌兹别克斯坦
(4)哈萨克斯坦 (5)哈萨克斯坦 太平 大西 连云港 鹿特丹港
(6)温带落叶阔叶林 温带草原 温带荒漠 从沿海向内陆 水分
“上海合作组织”是“上海五国”多年来积极合作的结果,标志着“上海五国”进程迈上了一个新台阶。2001年6月15日,江泽民主席宣布“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首脑会议开幕。他说:“今天,公元 2001年 6月15日,将载入史册。”“上海五国”成员国有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在此基础上吸收了乌兹别克斯坦为新成员国,加入“上海合作组织”。这是亚欧大陆上一个新的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中亚气候干旱,光照充足,北部和西部为平原,耕地面积广大。阿姆河、锡尔河及卡拉库姆运河提供了丰富的灌溉水源,使本区盛产棉花,成为仅次于中国和美国的第三大产棉基地,乌兹别克斯坦国盛产棉花被称为“白金之国”。苏联解体.哈萨克斯坦独立,并以 271.73万平方千米的面积超过蒙古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内陆国。第二亚欧大陆桥,东起我国江苏省太平洋沿岸的连云港,与哈萨克斯坦的铁路接轨,西亚大西洋沿岸荷兰的鹿特丹港。第(6)小题考查的是自然带分布的规律。依次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三个自然带。这是由沿海向内陆的区域分异,这是以水分差异为基础形成的。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江西省高安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普通班) 题型:01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大连市第八中学2006~2007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地理试卷 题型:01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07届人教版新课标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测试卷、世界地理 题型:01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全球变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下图是“全球温度上升3℃后,世界不同区域靠雨水生长粮食产量的增减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全球温度上升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关系密切。2009年联合国日的口号是“用爱温暖世界,而非二氧化碳”。 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相关原因解释,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阻挡了地面长波辐射 B.二氧化碳能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
C.二氧化碳强烈反射地面短波辐射 D.二氧化碳能强烈吸收太阳短波辐射
有关升温3℃对靠雨水生长粮食地区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A.全球变暖对全球各地区粮食生产都有害无益
B.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部分地区粮食产量会增加
C.低纬度和南半球地区粮食产量有小幅增产
D.西半球粮食产量普遍会增产,东半球相反
据图推断,如果全球温度升高3℃,下列几个地区全年降水量增幅最大的可能是
A.澳大利亚 B.北非 C.西亚 D.中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杭十四中二〇〇九学年第二学期阶段性测试高二年级地理试卷 题型:选择题
全球变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下图是“全球温度上升3℃后,世界不同区域靠雨水生长粮食产量的增减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1.全球温度上升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关系密切。2009年联合国日的口号是“用爱温暖世界,而非二氧化碳”。 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相关原因解释,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阻挡了地面长波辐射 B.二氧化碳能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
C.二氧化碳强烈反射地面短波辐射 D.二氧化碳能强烈吸收太阳短波辐射
2.有关升温3℃对靠雨水生长粮食地区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A.全球变暖对全球各地区粮食生产都有害无益
B.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部分地区粮食产量会增加
C.低纬度和南半球地区粮食产量有小幅增产
D.西半球粮食产量普遍会增产,东半球相反
3.据图推断,如果全球温度升高3℃,下列几个地区全年降水量增幅最大的可能是
A.澳大利亚 B.北非 C.西亚 D.中亚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