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下图为“甲、乙两地地理位置示意图”,右图为“甲、乙两地年内气温与降水量变化图”。(10分)

1、读图填表比较甲乙两地气候特征及其差异的主要原因:(4分)
气候特征
相同点
 
不同点
 
气候类型
甲为                  ;乙为                  
 
2、该区域为世界典型的水稻种植区,分析该区域发展水稻种植的优势条件?(3分)
3、分析乙处河流的水文特征(可从流量、流速、结冰期、水量季节变化等方面分析)?乙处河流上游水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 (3分)

1、
气候
特征
相同点
夏季高温多雨;降水季节变化大   1分
不同点 
甲地全年气温高(或乙地气温年较差大或乙地冬温低)  1分
甲地雨季短(或乙地雨季长)
气候类型
甲为热带季风气候,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每空1分,共2分
2、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水热充足,市场广大,劳动力充足,种植水稻的传统经验丰富等,任选三点得3分。
3、流域内降水丰富,水量大,流量季节变化较小,无结冰期,泥沙含量少等,答对一点即得1分;
河流水量大,(1分)河流落差大,水能丰富(1分)。

试题分析:
(1)乙地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甲地位于南亚,属于热带季风气候。相同点:夏季高温多雨;降水季节变化大;不同点:甲地全年气温高(或乙地气温年较差大或乙地冬温低) 、甲地雨季短(或乙地雨季长)。
(2)东亚、南亚是世界典型的水稻种植区,优势条件: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水热充足,市场广大,劳动力充足,种植水稻的传统经验丰富等。
(3)长江的水文特征:域内降水丰富,水量大,流量季节变化较小,无结冰期,泥沙含量少等;上游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河流水量大,河流落差大,水能丰富。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两地地理位置示意图和两地年内气温与降水量变化图为材料,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季风气候及该地区典型的农业地域类型、河流的水文特征及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有关中亚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中亚地处亚欧大陆中部,五国全为内陆国   ②古代东西方陆路骆队商人和“丝绸之路”均经过这里   ③第二条“亚欧大陆桥”(连云港~鹿特丹)从中亚腹地通过   ④中亚有4国同我国相邻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下图为世界某大陆地形剖面图,回答题:

小题1:下列地理事物位于该大陆上的是
A.维多利亚湖B.大自流盆地C.科罗拉多大峡谷D.潘帕斯草原
小题2:该大陆上分布面积最广的森林是
A.亚寒带针叶林B.热带雨林C.温带落叶阔叶林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小题3:图中数码代表的地理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B.②地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C.③平原主要的经济作物是棉花D.④地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当江南丘陵地区收割早稻时,X、Y两地
A.都普遍吹偏西风B.X地多雨,Y地干燥
C.出现炎热干燥天气D.正是甜菜收获季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下图中,甲、乙、丙、丁表示四条著名山脉(全部或局部)。读图,完成题。

小题1:下列关于甲、乙、丙、丁四山脉位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位于国界线上B.乙位于大洲分界线上
C.丙位于板块交界线上D.丁位于我国地形阶梯分界线上
小题2:四山脉中,两侧自然带类型基本一致的是
A.甲、乙B.甲、丙C.乙、丙D.乙、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读“四国轮廓图”,回答题。

小题1:四个国家都有回归线穿过,其中没有沙漠分布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小题2:有关四个国家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国地势西高东低,盆地面积广阔B.乙国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旱雨季分明
C.丙国河流较少,但中部地区地下水丰富D.丁国有世界最长的河流流经
小题3:有关四个国家经济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国是世界最大的咖啡和天然橡胶生产国B.乙国工业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C.丙国是工矿业和农牧业发达的国家D.丁国最主要的经济支柱是长绒棉的生产和出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读下图,回答题。

小题1:图示河流所在地形区突出的地理特征是(  )
①气候湿热 ②人口稀疏  ③城市密集 ④商品谷物农业发达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小题2:该河流河口海域(  )
A.国际海运繁忙B.是“淡水海”
C.台风多发D.有世界著名渔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下列各组海峡中,都位于两大洲之间的是(   )
①马六甲海峡、霍尔木兹海峡 ②白令海峡、麦哲伦海峡
③丹麦海峡、直布罗陀海峡   ④土耳其海峡、德雷克海峡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六次缔约方会议于当地时间2010年11月29日在墨西哥的著名国际海滨城市—坎昆开幕,本次会议将再次聚焦温室气体减排和应对全球变暖问题。(20分)
材料一:2009年世界部分国家生产和消费碳排放量的数量分布图

材料二:墨西哥简图和城市气候资料统计表

 

平均海拔(米)
1月
7月
年降水量(mm)
气温(℃)
降水(mm)
气温(℃)
降水(mm)
墨西哥城
2013
13.4
9
16.2
183
738
坎昆
53
22.9
26
27.4
162
989
 
 
 

(1)世界碳排放量的消费量大于生产量的前三位国家或地区是          和欧盟。(2分)
(2)图中甲地的自然带名称是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该自然带可能向          (北或南)扩展。(4分)
(3)结合材料二,墨西哥城的气候特点与坎昆不同,主要表现在墨西哥              。对应以上差异,主要的影响因素分别是是                               。(8分)
(4)结合材料二,近年来墨西哥大力发展石化工业,试分析其发展该产业的优势条件。(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