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三峡建成后,每年可减少煤炭消耗4000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1亿吨、二氧化硫2200万吨、氮氧化合物37万吨,同时还可以减少废水、废渣的排放,三峡工程建成后将有利于

①减少温室效应 ②减少白色污染 ③防止土地沙漠化 ④减少水污染 ⑤减少酸雨 ⑥减少长江下游的水患

[  ]

A.①④⑤⑥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②③⑤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开滦一中2009—2010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题型:综合题

结合下表,回答问题。
三峡工程和阿斯旺工程情况对比表

 
三峡工程
阿斯旺工程
坝址
水文
条件
年径流量(亿M3)
4510
820
平均含沙量(Kg/M3)
1.2
1.6
年输沙量(亿T)
5.3
1.34
库区水量损失
库内水面蒸发损失很小,出库水量仍约4510亿M3
年蒸发损失约100亿M3,加之用水量增加,出库年水量减为570亿M3
入海水量(亿M3)
建成前
近10000
330
建成后
近10000
60-18
出库泥沙
建库初10年,每年有1/3左右的泥沙下泄,以后下泄泥沙量逐年增多,90年后每年约90%泥沙出库
建库后进入三角洲的泥沙量仅200-500万吨,百年以内泥沙基本淤在水库里
(1)对比长江和尼罗河的资料,试从气候条件和水系条件分析流经三峡工程的年径流量远高于流经阿斯旺工程的年径流量的原因。                 
①气候条件:三峡工程                                                       
阿斯旺工程                                                     
②水系条件:三峡工程                                                       
阿斯旺工程                                                     
(2) 三峡工程在解决库区泥沙淤积方面采取的应对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阿斯旺工程建设的首位目标是______________的需要,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的首位目标是__________的需要。
(4)结合图中资料反映的问题,为保证本流域经济持续增长,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请你提出合理的措施。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开滦一中2009-2010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题型:综合题

结合下表,回答问题。

三峡工程和阿斯旺工程情况对比表

 

三峡工程

阿斯旺工程

坝址

水文

条件

年径流量(亿M3)

4510

820

平均含沙量(Kg/M3)

1.2

1.6

年输沙量(亿T)

5.3

1.34

库区水量损失

库内水面蒸发损失很小,出库水量仍约4510亿M3

年蒸发损失约100亿M3,加之用水量增加,出库年水量减为570亿M3

入海水量(亿M3)

建成前

近10000

330

建成后

近10000

60-18

出库泥沙

建库初10年,每年有1/3左右的泥沙下泄,以后下泄泥沙量逐年增多,90年后每年约90%泥沙出库

建库后进入三角洲的泥沙量仅200-500万吨,百年以内泥沙基本淤在水库里

(1)对比长江和尼罗河的资料,试从气候条件和水系条件分析流经三峡工程的年径流量远高于流经阿斯旺工程的年径流量的原因。                  

①气候条件:三峡工程                         

阿斯旺工程                       

②水系条件:三峡工程                         

阿斯旺工程                        

(2) 三峡工程在解决库区泥沙淤积方面采取的应对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阿斯旺工程建设的首位目标是______________的需要,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的首位目标是__________的需要。

(4)结合图中资料反映的问题,为保证本流域经济持续增长,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请你提出合理的措施。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