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当地时间2017年12月10日凌晨3时,中国第34次南极科考队经过连续作业,将首批重约250吨的新站建设物资卸运到南极罗斯岛(东经16346'、南纬74°54')新建站区。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中国第34次南极科考队,将首批新站建设物资卸运到南极罗斯岛时,物体的影子朝向
A. 东南B. 西南
C. 西北D. 东北
【2】新站建设选择南极罗斯岛的最主要原因是
A. 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地区B. 渔业资源丰富的地区
C. 自然环境条件较好的地区D. 对外运输便利的地区
【3】与马克姆峰相比,罗斯岛
A. 平均风力小B. 年日照时间长
C. 平均气压低D. 年降雪量较大
【答案】
【1】C
【2】A
【3】D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太阳的方位。由材料可知,将首批新站建设物资卸运到南极罗斯岛时为当地时间2017年12月10日凌晨3时,12月份罗斯岛处于极昼期,而凌晨3时,太阳位于东南方向,故物体影子朝向西北,故C项正确,A、B、D错误。故选C。
【2】从图中可以看出,新站位于罗斯海区域沿岸,邻近南极最大的罗斯冰架,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域,A正确;该地纬度较高,气候寒冷,渔业资源并不丰富,B错误;该地纬度较高,海拔比较高,气候寒冷,自然环境恶劣,C错误;该地对外交通也不便利,D错误。故选A。
【3】读图分析可知,罗斯岛和马克姆峰相比,罗斯岛地势较低平,受极地东风影响时间长,风力大,A错误;理论上,年日照时间长度一样,B错误;罗斯岛海拔较低,平均气压高,C错误;罗斯岛受海洋影响较多,水汽来源多,年降雪量较大,D正确。故选D。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4年12月27日,南水北调中线调水进京。重点解决北京、石家庄、郑州等沿线20多座大中城市的缺水问题,并兼顾沿线生态环境和农业用水。
材料二 华北地区气温、降水量和蒸发量图。
材料三 多年的实践证明,以城市供水为目标的明渠输水方式在水质、水量保证、安全可靠运行、管理等方面都存在明显难以解决的缺陷,并为此付出了不小的环境和经济代价。
(1)分析华北地区缺水严重的主要自然原因。
(2)指出受水城市为解决水资源不足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3)简述京津地区采用明渠输水方式的不利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等高(深)线地形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字母代表的地形,正确的是
A.a——大陆坡B.b——大陆架C.c——海沟D.d——海岭
【2】图中0°经线穿过的板块是
A.太平洋板块B.美洲板块C.非洲板块D.印度洋板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地球公转示意图”、“3月21日正午前后北京市某中学教学楼日影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左图中①、②、③、④四个位置,全球昼夜平分的是 ______、_______;当地球运行到④位置时,太阳直射的纬线是____,此时北半球各地白昼达一年中____。
(2)据右图推断,楼影朝向为____,理由是______;此时花坛“一半亮、一半暗”,之后某同学连续观察一周,发现正午花坛暗的范围逐渐变_____,原因是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____。
(3)农事谚语“春雷响,农夫闲转忙”对应的节气是_______(选择填空)。
A.惊蛰 B.立夏 C.寒露 D.立冬
(4)在立春、立秋中任选其一,说出该节气的民间习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小王同学利用暑假到北美西部旅行,沿途经过A、B、C三地,领略了不同的自然风光。
读图回答问题。
(1)简述此季节A地的气候特点及其成因。
(2)小王同学从A地到B地的旅途中分别领略了何种自然带景观?沿途的景观变化体现了哪种地域分异规律?简释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3)B地自然带南北狭长分布,试分析其原因。
(4)小王在C地登山途中,发现西坡积雪冰川的下限高度低于东坡,简析其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下图示意喀斯特地区模拟不同降雨强度(指单位时间内降雨量,单位为 mm/h)下,地表径流量与侵蚀产沙量的变化过程。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降雨强度为 40mm/h 时,地表径流量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A. 泥沙量少B. 下渗率大
C. 地面崎岖D. 降雨历时短
【2】降雨强度为 140mm/h 时,降雨历时 35 分钟后,侵蚀产沙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流量变大B. 流速变快
C. 土质变松D. 土层变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下面三个地区农业基本情况比较表,完成下面小题。
【1】有关三个地区农业地域类型判断正确的是
A.①地为乳畜业B.②地为商品谷物农业
C.③地可能为大牧场放牧业D.三地均为商品农业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美国东北部农业地域类型与①地区相似
B.①农业以澳大利亚的墨累-达令盆地的小麦—牧羊带为典型代表
C.大力发展种植业是③地区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
D.②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区位条件为地广人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下图,回答。
(1)汉水与长江交汇处的城市名称是____,依据图中所给的条件,该城市适宜发展____工业。
(2)该城市发展的自然区位因素是: 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
(3)该城市发展的区位因素与工业发展的区位因素的相同点是:①_____②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长期以来国际经济活动中扮演“总部”角色的多是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目前中国经济正在从“世界工厂”向“全球总部”角色转型。下图为“工厂”与“总部”要素流动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有关上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表示初级产品和低附加值工业制成品的流动
B.②表示高附加值工业制成品的流动
C.①表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
D.②表示资源密集型产业的转移
【2】中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角色的转变,源于本国( )
A.科技创新B.交通发达C.市场广阔D.劳动力充足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