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工程C 是 ,从自然和人为原因分析该工程中、东两支线的调入区需大量调入该资源的原因。(7分)
(2)图中 B 是 工程,它将形成南部、中部、北部三大输送通道;其北部通道是将 的水电和 、 的坑口电站电能送往京津唐地区。(4分)
(1)南水北调
自然:华北地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量较小,季节分配不均匀,年纪变化大
河网密度小,同时河流上游多处于干旱地带,河湖水资源蕴藏较少,人均径流量小
地下水缺乏补给且过量开采
人为: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居民生活及工农业需水量大
灌溉方式和生产工艺落后,水资源利用效率低,浪费现象严重
水污染严重,造成水质型缺水
(2)西电东送 黄河上中游 山西 内蒙古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题,有图中信息可知,工程A为西气东输,B为西电东送,C为南水北调。南水北调的原因结合自然、人为两方面分析。
第(2)题,本题易错点主要有是一部分学生只知道西电东送输送的是电能,但不能深入分析是什么电能,是水电还是火电;还有一部分学生对西电东送的三大输送通道相关知识不熟悉,说明这些学生区域地理的基础知识不扎实。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及线路分布。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为常规考点,学生只要扎实基础知识,认真审题,不难回答。从近三年的高考命题从考查内容看,结合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重大工程,考查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措施及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等;从考查形式上看,选择题、综合题都有,综合题比重较大。题目多以区域图、示意图、等值线图、柱状图和表格等形式呈现信息资料,考查自然条件的影响、社会现象变化的成因分析等。
【方法技巧】资源跨区域调配问题的解题思路
资源跨区域调配问题主要从原因、解决资源短缺的途径、线路选择、工程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
(1)跨区域调配资源的原因:资源分布区与消费区存在差异,即明确该资源分布规律及分布较多的地区;同时明确该资源紧缺区紧缺的原因,包括为何分布较少,为何需求量大,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
(2)解决资源短缺的途径:包括提高利用率,节约资源;寻找替代品和跨区域调配资源等。
(3)跨区域资源调配线路的选择:要保证稳定、安全的资源供应;线路的造价;沿线地形、河流等自然条件和城市分布等经济条件;要尽量避免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
(4)跨区域调配工程的影响:需从输出地和输入地两个方面来说明,对输出地侧重说明将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并进一步促进城市化和经济发展,促进基础设施建设等;对输入地则突出说明解决了资源短缺的问题,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促进该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等。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地理教研室 题型:043
读“我国部分地区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四个重要矿产地的名称分别是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丙图所示地区有我国的工业基地,该工业基地以上海________、________为中心,制约该工业基地发展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和________缺乏。
(3)甲图中A地区资源,运往丙地最经济的运输途径是________。
(4)乙图所示地区________资源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在此基础上本地区发展了________工业。把矿石加工成初级产品,经________线、________线、________线运往丙地。
(5)为解决制约丙地经济发展的问题、减轻丙地环境污染,跨区域调配能源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具体是从________调________资源到丙地,从________调________到丙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069
读“我国部分地区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四个重要矿产地的名称分别是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丙图所示地区有我国的工业基地,该工业基地以上海________、________为中心,制约该工业基地发展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和________缺乏。
(3)甲图中A地区资源,运往丙地最经济的运输途径是________。
(4)乙图所示地区________资源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在此基础上本地区发展了________工业。把矿石加工成初级产品,经________线、________线、________线运往丙地。
(5)为解决制约丙地经济发展的问题、减轻丙地环境污染,跨区域调配能源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具体是从________调________资源到丙地,从________调________到丙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专项题 题型:材料分析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山东省模拟题 题型:材料分析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