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读“大陆西岸甲、乙、丙三地全年气压带、风带控制时长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甲地气候类型为
A. 热带草原气候 B. 亚热带季风气候
C. 地中海气候 D. 温带海洋性气候
【2】乙地气候特点是
A. 终年温和多雨 B.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C. 终年高温干燥 D.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3】关于丙地的正确叙述是
A. 河流流量季节变化明显 B. 以大牧场放牧业为主
C. 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D. 典型景观为热带荒漠
【答案】
【1】D
【2】B
【3】D
【解析】
【1】甲地全年受西风带控制,气候类型为温带海洋性气候,D对。热带草原气候是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A错。亚热带季风气候是季风环流影响,B错。地中海气候是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C错。
【2】乙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是地中海气候,气候特点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B对。终年温和多雨是温带海洋性气候特征,A错。终年高温干燥是热带沙漠气候特征,C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是温带季风气候特征,D错。
【3】丙地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是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少雨,河流少,流量季节变化不明显,A错。以绿洲农业为主,B错。植被为荒漠植被,C错。典型景观为热带荒漠,D对。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美国和中国东北地区农业分布示意图及,回答下面小题。
【1】【1】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在一首诗中写到:“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垄黄。”诗中描写的农作物在美国也广泛种植,该种植区主要分布在左图中的(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2】图中的A,B,C三种粮食作物分别为( )
A. 马铃薯 玉米 小麦 B. 大豆 小麦 玉米 C. 小麦 棉花 水稻 D. 小麦 玉米 水稻
【3】【3】关于两地谷物生产共同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主要粮食作物都是小麦、玉米 B. 二者都是商品农业,商品率都很高
C. 二者农场一般都是国有大型农场 D. 二者都实施或基本实现机械化生产,劳动生产率都很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深秋或初冬晴朗的夜晚,常见农民在田间地头燃烧柴草,以避免所种的庄稼遭受霜冻危害。结合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关于图中a、b、c所代表的内容叙述正确的是
A. a辐射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B. b辐射为红外线
C. b辐射主要被大气中的臭氧吸收
D. c代表的辐射与天气状况无关
【2】燃烧柴草防御霜冻的做法,是因为
A. 增强a辐射 B. 增强b辐射 C. 增强c辐射 D. 改变b的辐射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材料,结合“坎儿井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坎儿井是我国古代人们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创建的一种特殊的引水工程。下图为吐鲁番盆地北部的博格达山山麓地带的坎儿井,坎儿井由地下的暗渠和地面上的竖井、明渠、蓄水池组成。竖井是地表与暗渠的通道,暗渠与地下水的流向斜交,上游挖至地下含水层中,渗溢出来的地下水顺着暗渠流出地面,明渠将暗渠流出的地下水引入蓄水池,蓄水池起了调蓄灌溉流水量的作用。
(1)说明坎儿井采取地下输水比地上输水的好处。
(2)说出坎儿井参与的水循环类型,并说出该水循环联系的地球圈层名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大气的受热过程示意图”和“拉萨和广州相关地理信息表"。回答下列各题。
【1】与广州相比,拉萨
A. ①较大 B. ②较大 C. ③较大 D. ④较大
【2】拉萨成为“日光城”的最主要原因是
A. 海拔较高,离太阳较近
B. 旅游业发达,大气污染小
C. 纬度较高,夏半年白昼时间较长
D. 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削弱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世界局部大洋环流和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1】有关图示海域大洋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 B. ①洋流的形成受东南信风影响
C. ②位于寒流与暖流的交汇处 D. ③洋流对沿岸有降温减湿作用
【2】【2】由图示信息可知
A. 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 B. 甲气压带控制区盛行上升气流
C. 乙海区位于中纬西风带 D. 该区域水平运动物体向右偏转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南美洲局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甲洋流是
A. 寒流,自北向南流动 B. 暖流,自北向南流动
C. 寒流,自南向北流动 D. 暖流,自南向北流动
【2】乙洋流减弱可能导致
A. 附近渔场产量减少 B. 盛行西风势力增强
C. 沿岸气候变干变冷 D. 海洋污染物扩散加快
【3】图中山脉南段东西两侧植被有显著差异,体现了
A. 经度地带性(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B. 纬度地带性(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C. 垂直地带性(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 非地带性现象
【4】巴西通过保护雨林,恢复当地生态环境,运用的原理是自然地理环境的
A. 整体性 B. 差异性 C. 特殊性 D. 区域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较湿润空气状态下,海拔平均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约0.60 ℃;若在干空气状态下,海拔平均每上升100米,气温约下降0.98℃。左图为某区域等值线图,右图为某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根据图一,甲、乙、丙三地人口密度的大小关系是
A. 甲>乙>丙 B. 丙>甲>乙 C. 乙>甲>丙 D. 乙>丙>甲
【2】根据材料及图二,若①地一月、七月平均气温分别为5℃、25℃, 则②地一月、七月平均气温最有可能为
A. -5℃、15℃ B. -5℃、19℃ C. -1℃、19℃ D. -1℃、15℃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