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读下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中A、B、C三处中,表示海沟的是________,表示海岭的是________,C处表示________带;________处表示大洋地壳的消亡处,________处表示大洋地壳的诞生处。

(2)D、E中表示大陆板块的是________,密度较大的是________。

(3)E板块①②③处的岩石年龄按由老至新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

(4)如果图中E代表太平洋板块,则D板块名称是________,D、E两板块碰撞处形成________和________,并产生频繁的________和________活动。

答案:
解析:

(1)B,A,俯冲——地震,F,A;(2)D,E;(3)③②①;(4)亚欧板块,海沟,弧状岛链,火山,地震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0年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高一下学期期末测试地理 题型:综合题

读下图回答以下问题:(每空2分,共10分) 

(1)图中a代表的国家按经济发展水平属于          国家,2000年ab两类国家现在城市化速度较快的是         (填字母)
(2)该图反映的内容是该过程的哪一个标志?                                
(3)左图A   E该图表示了          过程。下图E    F反映了            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09学年奉贤区调研考试高三地理试卷 题型:综合题

读下图回答以下问题。

1..左上图中A、B、C三地是我国干旱严重地区,但成灾季节及原因不同。A地干旱多发生
在_________季,成灾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地多发生在_____季,当B地发生干旱时,雨带位于右上图中___ 处(请填字母)。
2..右上图中雨带北移至E处时,产生的天气现象及原因是。
3.当图中C地发生干旱时,以下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 (多项选择)
A.雨带位于右图中D处,所以南方出现干旱     B.塔里木河可能出现断流
C.天山放牧位于森林带以下的牧场             D.南极长城站处于极夜时期
E.从波斯湾开往科伦坡的轮船逆风逆水,烟囱中冒出的烟飘向东北方向
F.圣地亚哥处于炎热干燥期
4.2009年下半年以来,图中①、②两地中,______处发生严重的干旱灾害,简要分析该
地干旱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河南开封市高二上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下图回答以下问题。

1.该图能正确表达出的区域特征是(    )

A.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B.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C.区域可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D.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

2.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牧区,湿润半湿润地区多是农业区,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    )

A.发展方向     B.发展水平     C.生活特点     D.发展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0年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高一下学期期末测试地理 题型:综合题

读下图回答以下问题:(每空2分,共10分)

 

 

(1)图中a代表的国家按经济发展水平属于           国家,2000年ab两类国家现在城市化速度较快的是          (填字母)

(2)该图反映的内容是该过程的哪一个标志?  

(3)左图A   E该图表示了           过程。下图E    F反映了             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09学年奉贤区调研考试高三地理试卷 题型:综合题

读下图回答以下问题。

1..左上图中A、B、C三地是我国干旱严重地区,但成灾季节及原因不同。A地干旱多发生

在_________季,成灾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地多发生在_____季,当B地发生干旱时,雨带位于右上图中 ___ 处(请填字母)。

2..右上图中雨带北移至E处时,产生的天气现象及原因是。

3.当图中C地发生干旱时,以下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 (多项选择)

A.雨带位于右图中D处,所以南方出现干旱     B.塔里木河可能出现断流

C.天山放牧位于森林带以下的牧场             D.南极长城站处于极夜时期

E.从波斯湾开往科伦坡的轮船逆风逆水,烟囱中冒出的烟飘向东北方向

F.圣地亚哥处于炎热干燥期

4.2009年下半年以来,图中①、②两地中,______处发生严重的干旱灾害,简要分析该

地干旱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