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我国某山垂直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山最有可能位于
A. 东北地区 B. 西北地区 C. 台湾地区 D. 青藏高原
2.云杉林在南坡缺失的主要原因是
A. 热量缺乏 B. 坡度较陡 C. 水分缺乏 D. 降水较多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7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高三二模文科综合-地理试卷 (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鱼菜共生”是一种复合的耕地体系,它把水产养殖与水耕栽培这两种原本完全不同的农耕技术,通过巧妙的生态设计,达到科学协同共生,是一种新型的郊区农业。读下图(左图为该模式原理示意图,右图为景观图),完成下列各题。
1.关于“鱼菜共生”模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蔬菜可从鱼塘中汲取养分
B. 通过循环蔬菜可为鱼类提供充足的饵料
C. 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鱼塘水体富营养化的问题
D. 丰富饿了农产品的供应,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2.影响该农业模式分布的决定性因素是
A. 气候 B. 水源 C. 市场 D. 技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河北省高二3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沿40°所作某大洲地形剖面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水域①与陆地②的名称分别是 ( )
A. 太平洋 佛罗里达半岛 B. 地中海 朝鲜半岛
C. 印度洋 新西兰 D. 大西洋 马达加斯加岛
2.对④水域东侧地区地理景观的描述,可能正确的是( )
A. 沃野千里 B. 泽国千里
C. 针叶林广布 D. 烈日炎炎,棉田广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湖北省沙市高一下学期第三次双周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读下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从气候条件看,C、D两地区发展种植业的不利条件分别是:C________,D ______________。
(2)E国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广大的中部和西部内陆地区人口很少,分析该国人口分布与自然和社会经济的关系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湖北省沙市高一下学期第三次双周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左图为某国“城镇和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右图为“等高线和油井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关于该国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地形以平原为主,东高西低
B. 产生自然景观变化的主导因素是地形
C. 城市的分布与地形、气候、资源关系密切
D. 大部分为热带草原气候,降水季节变化明显
2.关于甲、乙两地等降水量线分布特点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处等降水量线的分布主要受纬度位置影响
B. 甲处等降水量线的分布主要受地形影响
C. 乙处等降水量线的分布主要受洋流影响
D. 乙处等降水量线的分布主要受地形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内蒙古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近年来,银川市着力打造“西北花都”,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引导郊区农民“退菜种花”。银川市计划建成仅次于昆明的全国第二大康乃馨生产基地,所生产的花卉色泽艳丽、品质优良。康乃馨喜光忌湿,最适宜生长气温为20 ℃左右。下图分别为银川、昆明的位置和气候图。
(1)与昆明相比,银川发展康乃馨生产有哪些自然区位优势?
(2)面对银川花卉产业的兴起,昆明如何保持竞争优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内蒙古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人口迁移方向的分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称为人口迁移,b称为人口从城市到农村的迁移
B. c不能称为人口迁移
C. b是我国目前最主要的人口迁移类型
D. d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2.世界发达国家目前出现了下列哪种情况( )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新疆石河子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中甲、乙、丙、丁四条河流纬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
A. 甲乙丙丁 B. 甲丙乙丁 C. 丙甲乙丁 D. 丁乙丙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内蒙古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文综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甲、乙两图,完成 29-30题
1.有关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的比例尺小于乙图
B.A、B两城市所在的自然带类型相同
C.铁路线均位于西部
D.B、C两城市间的距离超过100千米
2.已知D区域的年平均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其形成原因( )
①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多对流雨
②盛行东北季风,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③地处东南信风迎风坡,容易形成地形雨
④沿岸有暖流经过,起到增温增湿作用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④ 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