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部地带的优势主要表现在:面积辽阔,________和________资源丰富;是我国主要的________区和________的重要产区;中部地带的________和________工业较发达;沿边贸易有较大优势。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我国沿海与内地的社会发展具有明显的差异,依照各省、市、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可把全国大致分成东部、中部、西部三个经济地带。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下列省区中与所属经济地带对应一致的是( )
A.吉林、辽宁、浙江——东部经济地带 B.内蒙古、陕西、西藏——西部经济地带
C.江西、福建、上海——东部经济地带 D.安徽、湖南、山西——中部经济地带
导致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发展差距的社会经济原因是( )
①产业结构的差异 ②资源分布的差异 ③距海远近的差异 ④开放程度的差异
A.①④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我国推动东、西部协调发展,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①给予西部大量的财政补贴 ②增加对西部基础设施的投资
③保护西部的工业产品不受外部产品的冲击 ④发挥地区优势,积极引进人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为了加强三个经济地带的互补与合作,应从东部地带向中西部转移的工业类型是:
①劳动密集型 ②资金密集型 ③资源密集型 ④ 技术密集型
A . ① ② ③ B ① ③ C ② ④ D ① ② ④
制约西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经济原因是( )
A.资金、技术、人才匮乏 B.农业基础薄弱
C.水土流失严重 D.自然资源不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2011·湛江高二检测)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我国划分为三大经济地带。据此回答8~10题。
8.中西部地带发展的优势是( )
A.气候湿润,雨热同期 B.低平的丘陵和平原地形
C.丰富的能源和矿产资源 D.濒临海洋,对外交往便利
9.东部经济地带发展的优势是( )
①集中了我国最主要的工业区和农业基地 ②经济国际化程度高,出口份额高 ③具有能源和矿产资源的明显优势 ④在沿边经济贸易上有较大优势 ⑤具有高科技文化的优势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②④ D.①②⑤
10.我国政府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主要是为了( )
A.宏观调控,微观搞活 B.统筹经济发展,协调地区差异
C.体现综合国力,加强经济建设 D.开发西部资源,改善投资环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3-2014学年山东省潍坊市高三3月模拟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东部沿海地区纺织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过程中,抱团转移成为一种新型转移模式。如南通纺织和服装等企业组团“扎堆”投资有30多年纺织产业历史的太康,在太康形成了一座“南通纺织城”。回答下列各题。
1.太康吸引南通纺织产业迁入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A.交通便捷,进人市场快
B.中原地带,市场广阔
C.劳动力丰富且质优价廉
D.基础设施完善
2.与企业个体分散转移相比,纺织和服装等企业抱团转移的主要优势是
A.环境改变较小??? B.协作条件较好
C.接近原料产地??? D.地租更加便宜
3.纺织和服装等企业抱团转移对南通市的影响主要是
A.造成产业结构失调,不利于经济发展? B.造成人口性别比失衡,社会失稳
C.有利于促进城市化和工业化??? ????? D.短期内造成部分劳动力失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0年陕西省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卷 题型:选择题
我国沿海与内地的社会发展具有明显的差异,依照各省、市、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可把全国大致分成东部、中部、西部三个经济地带。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省区中与所属经济地带对应一致的是( )
A.吉林、辽宁、浙江——东部经济地带 B.内蒙古、陕西、西藏——西部经济地带
C.江西、福建、上海——东部经济地带 D.安徽、湖南、山西——中部经济地带
2.导致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发展差距的社会经济原因是( )
①产业结构的差异 ②资源分布的差异 ③距海远近的差异 ④开放程度的差异
A.①④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我国推动东、西部协调发展,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①给予西部大量的财政补贴 ②增加对西部基础设施的投资
③保护西部的工业产品不受外部产品的冲击 ④发挥地区优势,积极引进人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为了加强三个经济地带的互补与合作,应从东部地带向中西部转移的工业类型是:
①劳动密集型 ②资金密集型 ③资源密集型 ④ 技术密集型
A . ① ② ③ B ① ③ C ② ④ D ① ② ④
5.制约西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经济原因是( )
A.资金、技术、人才匮乏 B.农业基础薄弱
C.水土流失严重 D.自然资源不足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