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清代华北大旱,赤地千里,河北及山东的饥民,大批出山海关,移民于东北。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1地理学中最适于用来解释华北人口迁移的概念是(  )

A. 交通易达性 B. 人口增长类型的转变

C. 经济区域专业化 D. 环境人口容量变化

2】【2当华北人口大批移民东北时,东北的人口金字塔最可能出现下列形式中的(  )

A. B.

C. D.

【答案】

1】【1D

2】【2A

【解析】

1】【1据材料知,华北人口迁移主要是由于当时当地受自然灾害的影响,粮食产量下降,不能满足人们生活需求,体现出环境人口容量降低。故选D。

2】【2华北迁移人口主要以中青年男劳动力为主,因此东北地区人口金字塔中青年男劳动力比重较高,据图可知A符合故选A。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城市空中连廊是指跨越城市街道连接相邻建筑的封闭的人行通道或天桥,通常建设于城市高强度开发区域,空中连廊创造友善的行人环境、创造和鼓励商业发展、形成城市观景平台。美国东北部明尼阿波利斯是最早进行空中连廊建设并形成网络系统的城市;下图示意城市空中连廊的内外实景。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城市连廊适宜布局在

A. 住宅区 B. 工业区 C. 商业区 D. 文化区

2空中连廊系统(  )

A. 改变城市功能分区 B. 充分利用城市空间

C.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D. 解决城市交通拥堵

3明尼阿波利斯空中连廊系统完善于(  )

A. 城市化初期 B. 城市化加速期

C. 郊区城市化时期 D. 再城市化时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图中阴影区农业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农业地域类型是商品谷物农业 B. 种植作物主要是小麦、玉米

C. 位于美国中央大平原,地广人稀 D. 与我国东北地区的经营方式相同

2阴影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不包括(  )

A. 国际市场广阔 B. 交通便利

C. 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D. 技术装备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面分别为我国A市的人口年龄结构图(M为2004年资料,N为2014年资料)、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图、从业人员构成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1该市老年人口比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①青壮年人口的大量迁出  ②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 ③自然灾害频发④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⑤社会保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A. ①②③ B. ②④⑤ C. ①②⑤ D. ③④⑤

2】【2有关A市迁入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外来人口小于本地人口

B. 人口迁移主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

C. 人口的迁入,促进了工业结构的升级

D. 产业结构影响到了迁入人口性别结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分布图,回答下面小题。

1】【1下列关于图中混合农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小麦种植业和牧羊业混合经营 ②甘蔗、果树种植和养鱼有机结合

③实行牧草与作物轮作 ④投入大量廉价劳动力精耕细作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2澳大利亚东南部混合农业经营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A. 多山地丘陵,耕地面积小 B. 气候炎热干燥,蒸发旺盛

C. 处于大分水岭的背风坡,降水少,水源不足 D. 土壤贫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工业区位选择受原料产地的制约性越来越小,主要是因为( )

A. 产品重量和体积增加B. 运输条件和生产工艺的改进

C. 产品质量和价格提高D. 劳动力价格和产品需求下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做法主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公平性原则的是( )

A. 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B. 世界各国共同开发热带雨林

C. 国际合作解决对全球变暖问题D. 人类和其他生物种群共享资源和环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世界某国及其周边示意图。该国森林资源丰富,有“木材之国”之称,林业是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也是世界主要的木材出口国之一。近年来,该国做出了限制原木出口量不得超出原木产量15%的决定。

材料二 图中河流全长4640千米,是世界上水能最丰富的河流。

(1) 分析该国森林类型及森林资源丰富的原因。

(2) 指出该国森林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3) 分析图中河流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

(4) 试分析该国限制原木出口量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左图,推测红海的地质作用发生过程。

(2)根据右图,比较甲、乙两河下游水文、水系特征的差异。

(3)根据右图,分析甲、乙两河河口地区人口密集的主要自然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