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僧一行在编制《大衍历》时发现,“日南至,其行最急,急而渐损,至春分及中而后迟。迨日北至,其行最舒,而渐益之,以至秋分又及中而后益急”。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僧一行发现的实际上是(   )

A.昼夜长短的变化B.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
C.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D.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
【小题2】下列地理现象与僧一行的发现有因果联系的是(   )
A.地表水平运动物体运动方向的偏转B.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C.北半球夏半年长于冬半年D.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更寒冷


【小题1】B  
【小题2】C

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文中的意思可以译成“太阳直射点移到最南端(南回归线)时,地球的运行速度最快,而后速度逐渐减慢,到春分时速度均衡,然后减慢。等到太阳直射点到了最北点(北回归线),地球的运行速度最慢,然后速度逐渐加快,等到了秋分时,速度又是中等,然后又逐渐加快。”据此译文,可以判断僧一行发现的是地球公转速度变化。B对。A、C、D错。
【小题2】地表水平运动物体运动方向的偏转是地球自转的结果,在南北半球产生的地转偏向力方向不同,与地球公转速度无关,A错。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是僧一行发现的现象,与地球公转速度无关,B错。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更寒冷与南极地区地面组成、海拔高度有关,与地球公转速度关系不大,公转速度不是主要影响因素,D错。当北半球处于夏半年时,地球公转速度较慢,夏季持续时间较长,夏半年长于冬半年。C对。
考点:该题考查地球公转特征及其影响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岩石圈的下界在

A.莫霍界面B.古登堡界面C.软流层上界D.下地幔上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大气、水、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是

A.太阳活动B.核裂变C.太阳辐射D.风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近年来,喜马拉雅地区冰川融化速度逐渐加快。据此,完成下题。
冰川快速融化,对本地区造成的影响是

A.山地积雪界限下降 B.农业条件改善
C.河流汛期消失 D.生态环境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有关地球自转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海口、广州、北京、哈尔滨四地的地球自转线速度依次增大
B.南北纬30°处,地球自转线速度均为赤道处的一半
C.南极洲的长城考察站、开普敦、北京三个地点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相同
D.南北极点无线速度,角速度为15°/小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读地表受热过程示意图 ,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示箭头中,代表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的是 (  )

A.①B.②C.③D.④
【小题2】图示箭头中,表示大气补偿地面辐射损失热量的箭头是 (  )
A.①B.②C.③D.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读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关于a、b两河之间分水岭南北两侧地区自然环境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北侧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山麓植被为温带草原
B.南侧为温带季风气候,山麓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C.北侧a河含沙量小,南侧b河含沙量大
D.北侧粮食作物以冬小麦为主,南侧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
【小题2】关于图中甲处和乙处河谷地貌形成的地质作用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甲处内力作用表现为岩块下陷,外力作用表现为流水沉积
②甲处内力作用表现为断层,外力作用表现为流水侵蚀
③乙处内力作用表现为地壳上升,外力作用表现为流水侵蚀 
④乙处内力作用表现为断层,外力作用表现为流水沉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图是某区域地壳厚度等值线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示区域地壳的厚度分布特点是

A.北部低,南部高B.中间高,四周低
C.中部地区变化大D.东部地区最薄
【小题2】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0千米为
A.海平面B.岩石圈底部C.莫霍面D.软流层中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图为目前世界主要板块接触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太平洋里的两大群岛都是(  )。

A.火山岛B.冲积岛
C.板块挤压形成的D.内力作用形成的
【小题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图中包含了六大板块B.板块的交界处都是消亡边界
C.最深处位于大洋中脊附近D.大洋板块刚好和大洋边界吻合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