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下图为我国一留学生在某时期某地绘制的正午日影长短变化及朝向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 题。

 

 

1.该地最可能位于 ( )

A. 俄罗斯 B. 澳大利亚 C. 印度 D. 意大利

2.图中甲日时,下列地理现象可信的是 ( )

A. 江南地区“春来江水绿如蓝”

B. 北印度洋洋流呈逆时针流动

C. 北京香山正值枫叶遍地红

D. 巴西高原正值草木一片枯黄

 

1.C

2.D

【解析】

试题分析:

1.读图,根据日影长短变化及朝向判断,该地图示时期大部分时间日影朝北,只有少数时间日影朝南。根据日影朝向与太阳直射点位置相反的规律,说明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南,且距北回归线较近。该国有北回归线穿过,C对。A、B、D错。

2.结合前面分析,图中甲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江南地区正值夏季,没有“春来江水绿如蓝”景色,A错。北印度洋洋流受西南季风影响,呈顺时针流动,B错。北京香山正值夏季,枫叶正绿,C错。巴西高原正值冬季,草木一片枯黄,D对。

考点:太阳直射点移动与日影变化,不同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差异。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3-2014学年陕西省五校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贵州省典型石漠化治理区特征对比表,完成下列各题。

1.三个石漠化治理区中,鸭池的治理效果最差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干旱,蒸发旺盛,人口密度大 B.石漠化程度最严重,治理难度大

C.坡地比重最高,水土流失严重 D.农业发展模式不合理,治理时间短

2.下列关于表中所示地区石漠化治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以生态恢复为主,如退耕还林(草)、封山育林、作物改良等治理手段

B.重点治理强度石漠化的土地,以种植经济林和发展畜牧业为主

C.进行大规模生态移民,减小人口压力

D.实施跨流域调水,人工降雨等措施,改善该区域水环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3-2014学年重庆市六校高三(5月)第三次诊断考试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读下列材料,回答(1)~(4)题(32分)

图A为澳大利亚大陆多年平均每日日照时数等值线图 (单位:小时)

图B为澳大利亚东部城市布里斯班气候资料图

图C为澳大利亚棉花种植分布区

(1)据图判断布里斯班洪涝多发的当地季节,并从气候、地形、河流角度分析布里斯班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8分)

(2)分别分析甲、乙、丙三地多年平均每日日照时数较长的主要原因。(6分)

(3)对比澳大利亚东北部沿海,分析澳大利亚东南部沿海港口运输更为发达的原因。(10分)

(4)近年,市场对棉花的需求增加,澳大利亚地区把棉花的生产作为未来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你认为澳大利亚是否应该进一步扩大棉花生产,并说明理由。(8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3-2014学年辽宁省大连市高三二模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加工贸易产业转型升级途径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O

代表加工贸易价值链的不同类型的企业。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关于我国加工贸易产业转型的叙述,合理的是

A.甲、乙类型企业转向以研发设计和营销服务为主

B. O类型企业处于中间环节,应向甲、乙类型企业升级

C.营销服务和研发设计将取代加工生产的地位

D.仍以加工生产为主体,同时向上下游高附加值产业活动延伸

2.我国加工贸易产业转型将直接影响

A.环境质量 B.就业结构 C.城市化水平 D.交通密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3-2014学年西藏高考前最后一次模拟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我国北方地区比西北地区承载着更多的人口原因是(   )

A.空间条件优越B.能源资源丰富

C.开放程度高D.生活消费水平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3-2014学年福建莆田八中高三第六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我国马铃薯优势区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题。

 

 

1.下列马铃薯优势区中,商品率最高的可能是( )

A.东北马铃薯优势区 B.西北马铃薯优势区

C.西南马铃薯优势区 D.南方马铃薯优势区

2.甲省种植的马铃薯产量高、个头大、品质优良。该省种植马铃薯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

①光照充足 ②土壤肥沃 ③昼夜温差大 ④病虫害较少 ⑤灌溉水源充足 ⑥热量条件好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④⑤⑥ D.①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3-2014学年福建莆田八中高三第六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HD指数可用来评价区域经济规模与人口规模的协调程度,HD<0.30为协调状态,0.30—0.55为不协调状态。“十五”以来,北京市常住人口的年增长率超过3%(每年常住人口净增加60万以上),提前十多年突破了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2020年1800万人口的目标。下图中图甲为北京中心城区建成区人口密度分布示意图,图乙示意北京市经济——人口分布协调偏离指数(HD)变化趋势。据此回答下题。

 

 

1.近年来北京市HD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规模增长速度超过了城市经济增长速度

B.城市经济发展速度下降很快

C.城市经济发展速度超过了人口规模增长速度

D.城市地下空间的广泛使用

2.图甲中的人口分布给北京市区带来的主要问题有( )

①水土流失 ②荒漠化 ③交通拥堵 ④住房困难 ⑤环境污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⑤

3.为缓解北京市人口分布所产生的问题,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

A.合并中心城区的商业、教育、卫生等功能

B.在周边城镇均衡配置教育和卫生等优质公共服务资源

C.促进城市内部各区域产生均衡发展

D.加快利润较高的企业向西部地区转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3-2014学年福建省泉州市毕业班5月质量检测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风灾是指大风造成的气象灾害,它包括寒潮大风、雷雨大风、龙卷风、飑线等,一般认为平均风力达6级(≥10.8m/s)或以上大风就有可能造成风灾。下图为湖北省1963~2011年大风灾情逐月分布特征图。

(1)归纳湖北省大风灾害的季节变化特征,并说明产生大风灾害的主要原因。(9分)

(2)指出该省农业部门防治风灾可采取的措施。(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3-2014学年福建省高三热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示意南半球某区域农事安排。该区域农场内一般划分为若干个区域,分别为小麦地、放牧地、休耕地等,在土地上交替种植小麦、牧草或休耕。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 该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最有可能是

A.种植园农业 B.商品谷物农业 C.混合农业 D.大牧场放牧业

2. 在土地上交替种植小麦、牧草或休耕的最主要目的是

A.合理有效安排农事活动 B.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C.便于农民开拓销售渠道 D.充分保持麦田的肥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