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材料,回答问题。(共6分)
材料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0年2月25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9年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3 47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72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 615万人,出生率为12.13‰;死亡人口943万人,死亡率为7.08‰;自然增长率为5.05‰。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9.45。
材料二:见下图。
世界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比较图
(1) 在各大洲中,出生率最高的是________,自然增长率最低的是________。(2分)
(2) 根据材料一判断,我国人口增长已进入第________阶段,这种人口增长模式的人口增长的特征是 。(2分)
(3) 从人口方面看,我国存在人口数量________、人口素质________、人口结构不合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2分)
(1) 非洲 欧洲
(2)三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3)大 低
【解析】
试题分析:
(1)由材料二可以判断,出生率最高的是非洲,自然增长率最低的是欧洲。
(2)由材料中全年出生人口1 615万人,出生率为12.13‰;死亡人口943万人,死亡率为7.08‰;自然增长率为5.05‰可以判断,2009年我国人口进入第三阶段,人口增长模式的人口增长的特征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3)分析了我国人口的现状。我国存在人口数量大、人口素质低、人口结构不合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考点:主要考查了六大洲及中国的人口模式。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及我国的人口现状。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1-2012学年山西大学附中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带解析) 题型:综合题
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古代,从武汉沿长江水道行进,可西上巴蜀,东下吴越,向北溯汉水而至豫陕,经洞庭湖南达湘桂,故有“九省通衢”之称。历来,武汉是长江中游最大的物资集散地、商业贸易中心,加之得水独厚,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故为华中重镇。
今天,武汉市是湖北省的省会,是全省的政治、经济、科教、文化和旅游中心。武汉作为中部最大的水陆交通枢纽,长江水运连通东西,京广铁路纵穿南北,北至北京,南抵广州,西去重庆,东达上海。东西水运干线和南北铁路干线使武汉的物资交流范围扩展到全国各地。
(1)根据材料回答,武汉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条件有哪些?(4分)
(2)武汉市作为区域服务中心地,其主要服务内容有哪些?(2分)
(3)从古到今武汉市的服务范围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1-2012学年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带解析) 题型:综合题
读材料,回答问题。(5分)
武汉有“九省通衢”之称。历来,武汉是长江中游最大的物资集散地、商业贸易中心,加之得水独厚,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故为华中重镇。
今天,武汉市是湖北省的省会,是全省的政治、经济、科教、文化和旅游中心。武汉作为中部最大的水陆交通枢纽,长江水运连通东西,京广铁路纵穿南北,北至北京,南抵广州,西去重庆,东达上海。东西水运干线和南北铁路干线使武汉的物资交流范围扩展到全国各地。
(1).根据材料回答,图中最能说明武汉市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区位优势的代号是 。
(2).武汉市作为区域服务中心地,其主要服务内容有哪些? (2分)
(3).从古到今武汉市的服务范围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0-2011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 题型:综合题
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读“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示意图。
材料二:“西气东输”二线工程途经14个省区。管道主供气源为引进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的天然气,国内气源作为备用和补充气源。西气东输二线的重点市场是长三角和珠三角。
(1)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石油管道已在中哈边境口岸阿拉山口实现了跨国对接。在中哈输油管道建设过程中易造成土地荒漠化问题,请简述该问题形成的自然原因。(6分)
(2)简要说出该工程对东部地区发展带来的有利之处。(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届山西大学附中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古代,从武汉沿长江水道行进,可西上巴蜀,东下吴越,向北溯汉水而至豫陕,经洞庭湖南达湘桂,故有“九省通衢”之称。历来,武汉是长江中游最大的物资集散地、商业贸易中心,加之得水独厚,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故为华中重镇。
今天,武汉市是湖北省的省会,是全省的政治、经济、科教、文化和旅游中心。武汉作为中部最大的水陆交通枢纽,长江水运连通东西,京广铁路纵穿南北,北至北京,南抵广州,西去重庆,东达上海。东西水运干线和南北铁路干线使武汉的物资交流范围扩展到全国各地。
(1)根据材料回答,武汉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条件有哪些?(4分)
(2)武汉市作为区域服务中心地,其主要服务内容有哪些?(2分)
(3)从古到今武汉市的服务范围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届浙江省高一5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读材料,回答问题(4分)
材料一 南水北调中线、东线工程示意图
材料二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汉江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取水,利用地势的自然落差,全长1 241千米建设全立交、全衬砌引水渠道,穿越沿线各水系,每年将145亿立方米的水送到华北平原和黄淮地区,最后到达天津、北京。
材料三 为确保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质安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工程于2007年10月11日启动。根据该工程的总体安排,2010年将在库区及上游水土流失严重的25个县实施水土保持工程。
材料四
(1)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共经过哪几个省级行政单位?
与东线相比,中线方案建设的优势条件有哪些?
(2)试分析中线方案的实施,对沿线地区的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有哪些积极影响?
(3)结合材料四,分析如何解决调需之间的季节差异?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