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自然灾害与防治
新华网北京时间2010年10月25日电 据国家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10月25日22时42分,在苏门答腊岛西南海域(3.5°S,100°E)发生里氏7.3级地震,震源深度约10千米。如图9所示。

(1)地震之后往往伴随着其他灾害,列举地震的次生灾害。(4分)
(2)地震等自然灾害具有突发性特征,使人们猝不及防而酿成灾害。因此,震前的避震知识,临震时几秒钟内的反应都非常重要。假如你身处地震发生区,在地震发生的那一刻,教室内的你该怎么办?(6分)
(1)火山喷发、海啸、滑坡和泥石流(4)
(2)迅速钻入课桌以下,或用书包护住头部,迅速逃往墙角或靠近承重墙,避开吊灯及风扇等(合理即可,6分)
本题考查自然灾害。(1)考查自然灾害的关联性。地震有可能会带来火山喷发、海啸、滑坡和泥石流等次生灾害。(2)考查防灾自救意识;注意保持头脑冷静,实施安全、合理的迅速撤离和躲避。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下图是某地区大地震后救灾工作程序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图中所示救灾工作程序还可能适用于(  )
A.鼠害B.旱灾C.洪涝D.寒潮
小题2:为降低大城市震后救灾活动强度,应采取的主要防灾减灾措施包括(  )
①完善城市功能区划  ②调整产业结构  ③人口外迁
④房屋加固  ⑤组建志愿者队伍  ⑥避灾自救技能培训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④⑤⑥ D.③④⑤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自然灾害与防治】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图所使区域位于我国江南丘陵区。

分析图中居民点易遭洪灾的原因,并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防御洪水灾害的主要措施有 (  )
①迁出洪水多发区的人口     ②围湖造田,抵制洪水 
③修筑堤坝,整治河道       ④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关于我国自然灾害地域分布对应不正确的是
A.东北平原——旱涝灾害多发B.台湾省——地震多发
C.西南地区——泥石流多发D.黄淮海平原——低温冻害严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读我国局部地区某种气象灾害平均每年出现次数的等值线图,回答问题。

小题1:这种气象灾害最有可能是              
A.台风
B.寒潮
C.沙尘暴
D.干旱
小题2:甲地受这种气象灾害的影响很小,主要原因是     
A.地形为盆地
B.受盛行风影响小
C.距离海洋远
D.纬度较低
小题3:图中所示的灾害多发季节是                
A.夏秋季节
B.春节前后
C.隆冬季节
D.深秋和初春
小题4:图中,能正确反映震中距与震级及烈度关系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在季风区内,每年对水稻产生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是(   )
A.地震B.火山C.水旱灾害D.台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四川汶川继“5·12”大地震后,余震不断,2009年1月15日又发生5.1级余震,震源深度约22千米,给灾区重建带来一定影响。据此回答第19--20题。
小题1:地震波横波(S波)和纵波(P波)的传播速度在莫霍面处发生的显著变化是
A.S波、P波的波速都明显增加
B.S波完全消失,P波的波速突然下降
C.S波、P波的波速都明显下降
D.P波完全消失,S波的波速突然下降
小题2:此次余震的震源位于
A.地核B.上地幔C.下地幔 D.地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监测显示,截至2010年1月23日下午16时,渤海和黄海北部海域的海冰范围达四点六万平方公里,其中,渤海海冰分布面积占渤海总面积的百分之五十一。这次海冰灾害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冰层厚。阅读材料,回答21、22题。
小题1:造成此次海冰冰情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A.锋面雨带长时间滞留B.反气旋长时间控制该区域
C.寒潮影响时间长D.北冰洋海冰向南漂移降温所致
小题2:此次海冰灾害主要影响是 
①内河航运   ②北煤南运 ③淡水养殖 ④海岛居民生活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