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 下图示意某一等高面。P1、P2为等压线,P1、P2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①~⑧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间垂直运动时,O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若图为北半球,P1>P2,则O点的风向为(  )

A.④或⑤B.③或④

C.⑥或⑦D.⑤或⑥

2若图为高空等高面,P1<P2,则O点的风向为(  )

A.③或⑦B.①或⑧

C.⑦或⑧D.②或③

【答案】

1B

2A

【解析】

1由于O点位于北半球的海拔高度没有确定,因此O点既有可能位于近地面也有可能位于高空;当O点位于近地面,因为是北半球且P1P2,则O点的风向为高压吹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和等压线斜交,故为④;当O点位于高空,则O点的风向为高压吹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和等压线平行,故为③,B对。

2题干所给条件为高空等高面,而没有确定南北半球,因此O点既有可能位于北半球也有可能位于南半球;当O点位于北半球,因为是高空且P1P2,则O点的风向为高压吹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和等压线平行,故为⑦;当O点位于南半球,则O点的风向为高压吹向低压,南半球向左偏,和等压线平行,故为③,A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1931—1937年美国中西部持续干旱期间,干燥裸露的地表因遭强风暴的侵蚀而引发沙尘暴。1934 年发生了美国历史上一次破坏力量最大的“黑风暴” , 它席卷了美国 2/3 的国土,带走的尘土达3亿吨 , 摧毁了中西部大平原20多个州的庄稼 ,沙尘一直吹到美国的东海岸。

材料二:下表为美国2012年至2014年海洋产业比重变化。

材料三:区位熵(Location Quotient)是评价产业空间集聚的基本分析方法,如果 LQ >1,则该产业在该区域范围具有一定程度的集聚。左图为不同区域的产业区位熵,右图为美国某都市部分产业的区位熵。

(1)简析20世纪30年代美国“黑风暴”成因。

(2)描述田纳西流域的地形特征,并推测冬春季节多雨的原因。

(3)指出2012~2014年美国海洋产业结构的变化,并说明这种变化对我国海洋产业发展的启示。

(4)右图中该都市的产业位于左图中的第 象限,概括该都市核心区位熵(LQ>1.35)的产业的特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雷州半岛以“雷”著称,一年四季均有电闪雷鸣,是我国著名的三大雷区之一。夏季为雷电多发季节,最多的月份达20天以上,尤以雷州半岛的南部居多。半岛南部城市徐闻县位于半岛的火山熔岩台地之上,以种植菠萝闻名,但近几年种植面积不断减少,“菠萝之乡”美誉正在受到挑战。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雷州半岛多雷暴的原因有( )

①三面临海,水汽充沛

②地形以山地为主,引起上升气流旺盛

③多港湾、大河及喇叭形地形,潮汐现象频发

④地处低纬,高温环境为强对流天气提供条件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2徐闻县菠萝种植面积逐渐减少的主要原因有( )

①耕地面积减少 ②市场结构发生变化

③重复种植,土壤肥力下降 ④劳动力大量向发达地区转移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雷州半岛降水丰富(年降水量约1488mm),但雷州市却修建雷州青年运河从鹤地水库引水,与其原因不符的是( )

A.地处热带,气温高,蒸发量大于降水量B.河流短小,水流速度快,蓄水能力差

C.辖区内人口众多,工农业发达,需求量大D.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且年际变化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塔里木盆地的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不足100 mm,地表气候干燥,物理风化作用强,水源短缺;盆地四周的冲积扇是由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冲积而成的,绿洲就在冲积扇的中下部。这些地区人口集中,农牧业较为发达,交通便捷。下图为塔里木盆地示意图,

(1)说出图中地区交通线的分布规律,并说明其原因。

(2)简述塔里木盆地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和限制性因素。

(3)塔里木盆地的公路容易遭受流沙掩埋,指出为减少流沙危害可采取的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下图“沿30度纬线某月平均气温曲线图”,完成下列各题。

1关于图中三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气温日较差②地比①地大 B. 气温年较差①地比③地小

C. 该月份③地正值伏旱天气 D. 大气逆辐射①地强于②地

2②地该月平均气温高于①③两地的原因是

A. 海拔低,太阳高度大,日照时间长 B. 受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晴天多

C. 受沿岸暖流影响,增温作用显著 D. 受地形影响,气温较同纬度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我国轮廓图,回答问题。

(1)以甲为代表的“///”所示的地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造成这一生态环境问题的自然原因主要有______;人为原因主要有______

(2)丙所在的地形区是______。这个地形区中的大城市由于空气污染而形成的环境问题主要是______,形成这一环境问题的气候条件是______,当地能源结构的特点是______

(3)乙为低山丘陵地区,多雨,加之人类______等不合理的活动,使这一地区容易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中数字代表某种辐射。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

A.①能量最强的部分是紫外线

B.②是对流层大气的根本热源

C.③只出现在夜晚起保温作用

D.④表示散失的少量长波辐射

2】为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美国科学家提出抽取海水向空中喷洒海盐颗粒增加云量以降低大气温度的方法。这种方法的直接影响是

A.到达地面的减弱

B.大气吸收的减少

C.射向地面的减弱

D.射向宇宙空间的减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地球自转线速度随纬度变化图和地球公转线速度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1左图中纬度30°附近一条自西向东流的河流,河口北岸堆积明显,则该点的纬度和右图中M点在地球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分别是

A.30°N  远日点B.30°S 远日点

C.30°S  近日点D.30°N 近日点

2若a、b、c、d为二分二至当地球公转线速度为M时,地球位于

A.a—bB.b—c

C.c—dD.d—a

3当地球公转线速度为N时,该日天津昼夜长短情况正确的是

A.昼短夜长,昼渐长B.昼长夜短,昼渐长

C.昼长夜短,夜渐长D.昼短夜长,夜渐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图1为地球公转示意图,图中字母代表“二分二至日”四个节气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到丙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    移动。

A.向南 B.向北 C.先向北再向南 D.先向南再向北

(2)由乙到丁的过程中,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规律是    

(3)在图2中画出图1甲位置晨(昏)线,用表示夜半球。

(4)图2中B即将进入________(昼/夜)半球。

(5)图2中各点中,时刻为正午12:00的点是________,比B晚2小时的点是_____________

(6)当黄赤交角变为10度时,地球上热带的范围变    (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