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列有关仪器的使用方法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洗净的锥形瓶和容量瓶可以放进烘箱中烘干
B.酸式滴定管装标准液前,必须先用该溶液润洗
C.酸碱滴定实验中,用待测溶液润洗锥形瓶以减小实验误差
D.用容量瓶配溶液时,若加水超过刻度线,立即用滴定管吸出多余液体。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表反映我国土地人口承载力与生活类型的关系。读表回答下列问题。
生活类型 | 富裕型 | 小康型 | 宽裕型 | 温饱型 |
可承载人口(万人) | 85 358 | 93 894 | 104 330 | 117 370 |
【1】由上表可以看出( )
A. 土地人口承载力具有相对确定性
B. 土地人口承载力小于土地的人口合理容量
C. 生活消费水平是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D. 土地人口承载力与生活消费水平之间存在正相关
【2】提高我国土地人口承载力的正确途径是( )
①控制人口数量 ②提高资源利用率 ③提高人们消费水平 ④提高对外开放程度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为了解决自然资源紧张问题,一要“开源”,二要“节流”。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海水淡化可以扩大淡水来源,目前世界上做得最好的国家是 ( )
A. 中国 B. 美国 C. 埃及 D. 沙特阿拉伯
【2】下列做法属于“节流”的是 ( )
A. 在丘陵地区修筑梯田 B. 植树造林,退耕还草
C. 矿产开采中采大弃小,采富弃贫 D. 农业生产中应用滴灌、喷灌技术
【3】对非可再生的资源来说,“开源”的最好办法是 ( )
A. 限制利用 B. 实现综合利用,寻找替代能源
C. 禁止开采 D. 加快勘探开发,扩大开采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Cu2S与一定浓度的HNO3反应,生成Cu(NO3)2、CuSO4、NO2、NO和H2O。当产物n(NO2)∶n(NO)=1∶1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中Cu2S是还原剂,Cu(NO3)2、CuSO4是氧化产物
B.参加反应的n(Cu2S)∶n(HNO3)=1∶7
C.产物n[Cu(NO3)2]∶n[CuSO4]=1∶2
D.1 mol Cu2S参加反应时有10 mol电子转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由相关实验现象所推断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A.Cl2、SO2均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说明二者均有氧化性
B.加热分别盛有氯化铵和碘的两支试管,试管底部固体均减少,说明二者均发生升华
C.Fe与稀HNO3溶液、稀H2SO4溶液反应均有气泡产生,说明Fe与两种酸均发生置换反应
D.分别充满HCl、NH3的烧瓶倒置于水中后液面均迅速上升,说明二者均易溶于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我国轮廓图”,回答下列问题。
INCLUDEPICTURE "C:\\Q32.TIF" \* MERGEFORMATINET
(1)以甲为代表的“//////”所示的地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造成这一生态环境问题的自然原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为原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
(2)丙所在的地形区是____________,这个地形区中的大城市由于空气污染而形成的环境问题主要是______,形成这一环境问题的气候条件是____________,当地能源结构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
(3)乙为低山丘陵地区,由于气候多雨,加之人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不合理的活动,使这一地区容易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
(4)图中1~8各城市生活与生产面临的最大环境资源问题是____________,其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中A~F各城市由于能源结构以__________为主,冬季采暖季长,重工业集中,所以环境污染以____________污染最为突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2010年起,北京市专业气象台制作了红叶观赏指数(黄栌等植物叶片变红的比例越大,指数越高,它是确定最佳观赏区的依据),每天向社会公布。下表是2012年依据红叶观赏指数预报的部分数据。读表,回答各2题。
日期 | 最佳观赏区 |
10月17日 | 海拔400米以上山区 |
10月31日 | 海拔200米以上山区 |
11月10日 | 全市 |
【1】影响红叶观赏指数的最主要因素是
A.降水 B.地形
C.风 D.气温
【2】当北京红叶进入观赏尾声时,将出现“漫山红遍,层林尽染”景观的是
A.新疆喀纳斯 B.吉林红叶谷
C.南京栖霞山 D.广东石门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据统计,从公元前206年到1949年的2155年间,中国发生较大水灾1029次,旱灾1056次,旱灾的发生频率比水灾有过之而无不及。解放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气候的变化,全国农业,特别是北方地区农业干旱缺水状况更为严重。20世纪70年代全国农业受旱面积1133万公顷,到90年代增加到2067万公顷,20年间翻了一番还多,干旱缺水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比水灾更为严重。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两种灾害中,受灾面积较广的是 ,其频繁发生反映出我国水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
(2)干旱已经成为中国农业稳定发展和粮食安全供给的主要制约因素,解决问题的主要措施有 等。
(3)20世纪70年代以来,受旱面积大规模扩大的原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2017·张店区模拟】某强酸性反应体系中,反应物和生成物共六种物质:PbO2、PbSO4(难溶盐)、Pb(MnO4)2(强电解质)、H2O、X(水溶液呈无色)、H2SO4,已知X是一种盐,且0.1mol X在该反应中失去啊3.01×1023个电子.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反应体系中,若用浓盐酸代替硫酸,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后果: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