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表,完成5~6题。
北京市中心区与郊区平原区水量比较表
降水量(mm) | 径流总量(m3) | 地表径流量(m3) | 地下径流量(m3) | 蒸发量(mm) | |
中心区 | 675 | 405 | 337 | 68 | 270 |
郊区平原区 | 644 | 267 | 96 | 171 | 377 |
5.北京市建设导致了市中心区( )
A.地下水位上升 B.径流总量减小
C.蒸发量减少 D.降水量减小
6.北京市中心区地表径流多于郊区平原区的主要原因是( )
A.生活用水量增加 B.植被覆盖率增加
C.降水下渗量减少 D.城市热岛效应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某市产业结构变化表”,完成4~6题。
第一产 业(%) | 第二产 业(%) | 第三产 业(%) | 生产总 值(亿元) | |
2007年 | 0.1 | 50.1 | 49.8 | 6962.63 |
2008年 | 0.1 | 48.9 | 51 | 7806.54 |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2008年该市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产值与2007年相比不变
B.2008年该市第三产业的产值已超过第二产业的产值
C.2008年该市第二产业产值下降
D.2008年该市产业结构已经优化,不需要进行产业转移
5.为该市第三产业比重提高起重要作用的部门可能是( )
A.电子工业 B.生物制药
C.金融、物流 D.花卉、园艺业
6.目前,该市土地、空间、能源、水资源、环境承载力已达“饱和”状态,若要实现万亿GDP需要更多劳动力投入。下列关于该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正确的有( )
①引进高技术人才,限制外来人口进入,控制人口规模
②实行区域经济合作,进行水资源、能源的跨区域调配
③加大科技投入,自主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
④严格土地管理,提高土地价格,缓解土地、空间不足
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下表完成5~6题。
国家 | 美国 | 德国 | 印度 | 日本 |
出生率(‰) | 14 | 9 | 25 | 9 |
死亡率(‰) | 9 | 10 | 8 | 8 |
5.关于表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叙述正确的是( )
A.美国—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B.德国—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C.印度—高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D.日本—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6.印度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是( )
①人口老龄化严重 ②劳动力严重不足
③人口增长过快 ④人口总量大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福建省宁德四县市2010届高三第一次联考文综地理部分 题型:选择题
读几个地区农业基本情况比较表。完成4~6题。
4.①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可能是
A.季风水田农业 B.混合农业 C.商品谷物农业 D.种植园农业
5.与②地区农业相似的地区是
A.刚果盆地 B.四川盆地 C.塔里术盆地 D.墨累一达令盆地
6.提高③地区土地载畜量的合理措施是
A.提高机械化水平 B.充分利用水资源
C.建设高质量的人工草场 D.合理开垦当地土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0高三文综月考地理部分 题型:选择题
读下表,完成5-6题。
甲、乙两地气温与降水量月分配情况
地点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甲(约52°N) |
气温(℃) |
3.7 |
4.6 |
6.3 |
9.2 |
10.3 |
14.0 |
17.l |
17.9 |
15.1 |
11.0 |
6. 9 |
4.7 |
降水量(mm) |
72 |
61 |
48 |
65 |
69 |
59 |
74 |
67 |
65 |
71 |
83 |
69 |
|
乙(约43°S) |
气温(℃) |
20.1 |
19.7 |
16.6 |
13.2 |
9.6 |
6.2 |
6.0 |
7.2 |
10.0 |
14.3 |
17.0 |
19.2 |
降水量(mm) |
9 |
13 |
17 |
12 |
14 |
12 |
14 |
12 |
13 |
16 |
13 |
15 |
5.甲、乙两地的地理位置,最有可能是
A.甲地——日本北海道 B.乙地——南非高原
C.甲地——纽芬兰岛 D.乙地——巴塔哥尼亚高原
6.下列关于甲、乙两地气候特点及成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甲地的年均温大于乙地
B.乙地春季气温低于秋季
C.乙地降水较少的形成因素主要是地形
D.甲地降水较多的主要原因是深受西南暖湿气流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