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经济圈成为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后,环渤海经济圈正在加速崛起。分析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1)简要分析环渤海经济圈发展的自然资源优势和不足。(6分)
(2)据历史文献记载,海河水系从1368年到1948年间,曾发水灾387次,在这500多年中,天津市被淹70多次,每次发生较大的水灾,都有100多个县受灾。试分析海河水系历史上多为害河的自然原因。(10分)
(3)黄淮海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障碍是什么?(4分)

(1)拥有丰富的煤、铁、石油、海盐等自然资源(4分);淡水资源紧张(2分)。
(2)海河由(北运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南运河)五条河流构成一个扇形水系,各大支流(自北、西、南三面)同地汇流到天津,河道排泄不畅,故而极易形成洪峰(2分);各大支流大多源于太行山和燕山山地的黄土地区,雨季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2分)夏秋降雨集中,且多暴雨(2分);山区河流坡陡流急,洪水出山口就进入平原,坡度骤降,流速减慢,水流挟带的泥沙积於河床,降低下游河槽的过水能力(2分);如果几条河同时涨水汇入海河,相互顶托,水流不能及时渲洩,往往酿成涝灾。(2分)
(3)旱、涝、风沙、盐碱。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28分)2014年,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已经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以疏解首都面临的巨大的人口、资源和环境压力。读以下材料,回答(1)~(5)题。
材料一:“京津冀地形图”与京津冀城镇体系与三小时交通经济圈规划图”

材料二:2013年京津冀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有关统计数据

材料三:京津冀三地产业规划定位

(1)京津冀地区地势特点是                     ,地带性植被类型是                   。(4分)
(2)从地理区位看,应当首选保定市和          市作为首都功能疏解的集中承载地;从该区域产业分工定位看,北京应当大力发展               产业。(4分)
(3)滦河上游自然保护区是华北地区最重要的“野生动植物基因库”,简述其形成的主要自然条件。(4分)
(4)随着京津冀一体化推进,河北省将成为京津的“米袋子”和“菜篮子”。简述该省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 8分)
(5)试分析解决京津冀三地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促进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应该采取的措施。( 8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衡量灾情大小的标准是(    )
A.致灾因子强度B.人类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数量
C.孕灾环境大小D.人类社会和自然资源的损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若图为我国华北地区某乡镇驻地附近示意图,随着煤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该乡有可能

①成为新型的工矿城市
②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③居民用水压力减弱
④在图中②地建成大型火力发电厂
⑤生态环境压力减少,空气质量上升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材料一:2006年《中国近岸海域环境质量公报》指出,来自陆地的生产和生活污染对中国海洋环境产生了巨大影响,其余来自近岸养殖、海上航运、海上石油、天然气开发以及海上倾废等活动。四类、超四类海水占到四分之一。四大海区中,南海近岸海域污染较轻,东海污染较重。鉴于中国近海海域污染日趋严重,中国正全面推行《碧海行动计划》。
材料二:劣于国家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图

材料三:“某时期我国某些海湾、河口污染情况统计略图”

分析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监测海湾和河口污染最便捷、最有效的技术是什么?(1分)
(2)沿海劣四类水质分布范围最大的两个省级行政区是                       ,此处                                                                                                                                               ____________污染物明显较多。试分析该处海水水质问题严重的原因。(5分)
(3)珠江口的磷、氮排放量没有杭州湾和长江口多,为什么更容易出现赤潮危害?(2分)
(4)海水污染可能导致的后果有哪些?(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下图为我国某地某年河流实测流量和降水量,读图回答1~3题。

小题1:该河流参与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
A.水汽输送B.降水C.径流输送D.蒸发
小题2:该河流域的主要气象灾害是
①滑坡 ②低温冷害 ③台风灾害 ④泥石流⑤旱涝灾害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⑤
小题3:图中8月中旬的一次降水过程中,最大降水量与最大流量之间有一个时间差,近年观测发现,这个时间差逐年变大,这可能是由于该流域
A.水土流失现象加剧B.种草种树,植被覆盖率不断提高
C.降水强度逐年增大D.气候趋暖,蒸发量不断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读“20世纪90年代以来苏州、徐州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表,回答下题
 
1990年
2000年
2006年
苏州
徐州
苏州
徐州
苏州
徐州
GDP(亿元)
202.14
112.84
1540.58
616.95
4820.26
1428.80
人均GDP(元)
3617
1438
26692
6948
78801
15363
GDP每增加亿元占用的耕地面积(万平方米)
111.41
318.92
85.27
76.43
54.25
8.93
小题1:结合表中信息,有关苏州、徐州经济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2000~2006年间苏州的GDP增速比徐州快,但人均GDP增速比徐州慢
B.1990~2006年两地的GDP均呈上升趋势
C.1990~2006年苏州和徐州“GDP年增加1亿元占用的耕地面积”均在下降
D.1990~2006年“GDP年增加1亿元占用的耕地面积”徐州比苏州下降的速度更快
小题2:就两地“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之间矛盾”的合理之举,叙述错误的是
A.禁止占有耕地发展其它产业,落实国家土地基本国策
B.徐州在保护耕地的同时,要依靠创新和产业升级,加快发展
C.苏州在经济发展同时,应努力降低亿元产值占用的耕地面积
D.两地间应加强合作,进行产业整合,提高耕地利用效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强调以较少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换取区域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的方式是
A.粗放型的区域开发方式B.高水平的区域开发方式
C.只适合于发达国家的开发方式D.只适合于发展中国家的开发方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下列做法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是
A.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B.提倡使用一次性木筷
C.自备篮子或布袋购物D.禁止使用泡沫型快餐盒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