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读下边的太阳光照图,回答问题。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
(2)此时A点正值(日出或日落)。A点随地球自转,连续两次看到日出的时间间隔是小时。
(3)C点此时的太阳高度为。此日,A、B、C三地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的排列是。
(4)B地处于五带中的带,此时我国正值季。
(5)图中B点此刻的地方时是时。若黄赤交角为30°,则B点的昼长为小时。
(6)由A点向正北发射炮弹,落点将偏 (东或西)。
【答案】
(1)23.5°N(或23°26′N)
(2)日出,24
(3)0°,A>B>C(或A、B、C)
(4)热,夏
(5)6,12
(6)东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光照图的判断,内容较难,需要认真分析。
⑴本图显示北极圈出现极昼,因此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⑵沿纬线做出地球自转方向,过分界线后进入昼半球,因此图示分界线为晨线,A点正值日出。地球上昼夜更替的周期为24小时,因此连续两次看到日出的时间间隔是24小时。
⑶C点位于晨昏线上,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A位于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为90°,距离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C在66.5°N,B在0°,因此正午太阳高度A>B>C。
⑷五代划分中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回归线到极圈之间为南北温带,极圈到极点之间为南北寒带。B位于赤道,为热带。太阳直射北回线为6月22日前后,我国为夏季。
⑸B位于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上,地方时为6时,赤道上永远昼夜等长,不会随黄赤交角而改变,因此昼长依然为12小时。
⑹在地球上做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北半球右偏,A点向正北发射,右偏即为东偏。
所以答案是:(1)23.5°N (2)日出;24 (3)0°;A>B>C。(4) 热带;夏季 (5)6;12 (6)东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我国某地区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若图中等值线等差值为300,则图中A、B两地太阳年辐射总量差值最可能是(单位:KW·h/m2)( )
A.A地比B地大1 000
B.A地比B地大500
C.A地比B地小500
D.A地比B地小1 000
(2)A地区与图中同纬度其他地区太阳能资源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位于迎风坡,阴雨天气多
B.海拔高,正午太阳高度大
C.位于背风坡河谷地带,晴天多
D.地势低,正午太阳高度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旅游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旅游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B. 旅游是一种社会经济活动
C. 旅游是以娱乐、消遣为主要目的
D. 旅游是在常住地的一种综合性的物质文化生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水量盈余率是衡量水库蓄水量变化的重要指标(水量盈余率=流入量/流出量)。下图为某区域略图,下表为图示水库各月水量盈余率统计表。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根据图表信息,该地区位置及气候是( )
A. 南半球、地中海气候 B. 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
C. 南半球、温带海洋性气候 D. 北半球、地中海气候
【2】关于图示水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12月份水库的储水量最大 B. 3月份水库的储水量最大
C. 6月份水库的储水量最小 D. 8月份水库的储水量最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AB是晨线,CD是日界线。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此图显示的是( )
A.北半球全图
B.南半球全图
C.东半球全图
D.西半球全图
(2)此刻北京时间是( )
A.6月22日11时
B.12月22日11时
C.6月22日23时
D.12月22日23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城市形成与发展区位示意图”,图中a、b、c表示城市发展过程。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有关城市发展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城市的形成都经历了a过程 B. b过程只出现在沿海地区
C. c过程早期与商业活动关系密切 D. 大城市的形成只受一种因素影响
【2】下列城市的形成经历了a过程的是
A. 武汉 B. 兰州 C. 大庆 D. 深圳
【3】以a过程形成的大城市,为防止出现城市问题应
A. 扩大城市面积,分散布局工业 B. 控制外来人口,减小就业压力
C. 优化产业结构,关停并转污染企业 D. 植树造林,退工还农,恢复生态环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