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2分)
海洋与大气之间进行着大量且复杂的水、热交换,对地理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厄尔尼诺现象就是大气、海洋相互作用而导致地理环境发生变化的典型。

说明厄尔尼诺形成发展过程,并据此概述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的相互作用。(12分)

厄尔尼诺现象严重的年份,东南信风减弱,太平洋南赤道暖流也相应减弱,太平洋中、东部向西流动的暖性海水明显减少,甚至东流。这一异常现象,一方面导致南美太平洋沿岸海水上涌减弱或停止,水中营养物质大量减少;另一方面使太平洋东部表层海水温度升高。由于南美太平洋沿岸温度升高和海水营养物质减少,导致浮游生物骤减、鱼类与鸟类大量死亡。同时,表层海水温度的变化对热带太平洋东西两岸的气候带来严重影响。热带太平洋东岸地区因海水温度升高,上升气流活跃,降水增多,引发洪涝灾害;而热带太平洋西岸地区因暖性海水减弱,表层海水温度相对下降,下沉气流活跃,降水减少,导致旱灾。
厄尔尼诺的形成发展说明,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是相互作用的,大气环流的改变,引起洋流的变化,从而导致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而洋流的改变,表层海水温度的变化,有反作用于大气圈,引起降水异常。

此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厄尔尼诺现象形成发展过程中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的相互作用原理,解题时要注意结合所学知识并分析图示信息,理解图中各个地理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厄尔尼诺的形成过程说明,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大气环流的改变,会引起洋流和表层海水温度的变化,对生物圈形成影响,同时水圈的这个变化又可以反作用于大气圈,引起各地降水的异常,这充分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读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主要循环示意图,回答题。

小题1:人类在使用化石燃料过程中向大气排放大量二氧化碳,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仍基本稳定,原因是(  )
A.大气本身具有减缓二氧化碳增加的功能
B.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生产功能
C.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平衡功能
D.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都具有平衡功能
小题2:大面积地砍伐森林有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
①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②造成臭氧层空洞
③水土流失严重,环境恶化        ④许多物种灭绝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人类活动会导致某些自然要素的变化,进而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其中水是比较容易受人类影响的自然要素。结合该图,完成问题。

小题1:判断Ⅰ、Ⅱ、Ⅲ、Ⅳ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
①土壤水增多 ②库区蒸发量增大 ③蒸腾加强 ④植被覆盖率增大
A.①③②④ B.②④①③C.①④②③D.①④③②
小题2:阿斯旺大坝修建之后,对尼罗河河口地带产生的负面影响有
①土壤肥力下降 ②产生土壤盐碱化 ③洪涝灾害加剧
④渔业产量下降 ⑤三角洲面积扩大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⑤D.①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一般来说,愈向食物链后端     
A.生物体的总数量愈多B.生物体的总质量愈大
C.生物体的总能量愈少D.生物体的个体愈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我国北部由东向西的自然带分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这种现象体现了
A.地理环境的整体性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D.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从北到南,我国居民的墙壁由厚到薄,屋顶坡度由小到大,这种文化反映了我国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哪些变化
A.降水量由北到南逐渐减少
B.热量由北到南逐渐减少
C.热量和降水量由北到南逐渐减少
D.热量和降水量由北到南逐渐增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在沙漠生长的植物,有些会生长出针状叶,它的主要作用是
A.减少水分的蒸腾作用B.吸取地下水
C.储存水分D.加速水分的蒸腾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人们经常用“牵一发而动全身”比喻地理环境的
A.差异性B.区域性C.整体性D.单一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读各种成土因素作用示意图(图8),回答22~23题。

小题1: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  
A.气候B.地形C.生物D.成土母质
小题2:在土壤的发育过程中,成土母质主要影响土壤的
A.有机质含量
B.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
C.发育程度和肥力大小
D.土层厚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