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关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全球有四个低气压带和三个高压带 B. 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

C. 所有的气压带都是由冷热不均形成 D. 高气压控制,气温较高

【答案】B

【解析】

热力型气压带是由冷热不均形成,动力型气压带是因空气运动形成的。极地高气压控制时,气温低。

全球有三个低气压带和四个高压带,A错。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B对。热力型气压带是由冷热不均形成,动力型气压带是因空气运动形成的,C错。极地高气压控制时,气温低,D错。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江南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各题。

1夏季在此地野外探险需搭帐篷宿营。图中A、B、C、D四地中最适宜宿营的是

A. A地 B. B地 C. C地 D. D地

2图中陡崖相对高度H的范围是

A. 40m≤H<120m B. 80m≤H<160m C. 120m≤H<160m D. 160m≤H<240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北半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画出B、D、F所代表风带的风向。

(2)气压带的名称:A____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___。

(3)气压带A控制的地区与气压带G控制的地区相比,降水较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

(4)A气压带移到赤道以北时,则北半球是________季节,亚欧大陆的气压中心是________(高或低”)气压中心,被该气压中心切断的气压带是________________气压带

(5)2012年第30届夏季奥运会在英国举行时,正值我国盛夏酷暑季节,而在英国的中国代表团的服装以长衣长裤为主,这是因为此时伦敦的天气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受________控制(填字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雨燕是北京的夏候鸟,科研人员为北京雨燕装上光敏定位仪,根据定位仪所获 取的数据,绘制了 2014~2015 北京雨燕迁徙线路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面小题。

1甲、乙、丙、丁四地光敏定位仪得到的数据误差最大的可能在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

2雨燕从北京迁徙到丁地用时三个多月,而从丁地返回 北京只有两个多月,最可能的影响因素是

A. 食物 B. 盛行风 C. 水源 D. 天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小明于2016年2月7日~23日去莫斯科(55°56′N,37°38′E)参观学习。下图为小明离开莫斯科时所绘制的当日地球上部分地区光照示意图,中心点表示极点,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回答下题。

P地的纬度约为(  )

A. 83°N B. 83°S C. 76°N D. 76°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某区域等压面(单位:hPa)的垂直剖面图,回答问题。

【1】图示区域内垂直等压面的最大气压值和最小气压值的差值最有可能是

A.43 B.51 C.54 D.56

【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图中四地气压值大小依次为>>>

B.海平面上地气温低于

C.四地风力大小依次为>>>

D.地海平面的气流上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左图为我国某地示意图,右侧小图为此地B、C两点间地形剖面。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等高线P的数值为(  )

A. 150 B. 200 C. 100 D. 300

2下列关于该区域说法,正确的是(  )

A. 王村大致位于A地的正北方

B. B处位于河流交汇处可能形成较大的聚落

C. C地容易出现泥石流灾害

D. E处修水位100米的水库,王村需要外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地形区中,以外力作用为主形成的有( )

A. 汾河谷地 B. 长江三角洲 C. 泰山 D. 喜马拉雅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左图为某城市同一地区不同时期地价曲线图,右图为该市城市规模的变化图。读图回答问题。

1该城市a地价变化的原因和代表的国家分别是:

A. 交通的通达度提高、发展中国家 B. 交通的通达度提高、发达国家

C. 城市规模变小、发达国家 D. 城市规模变小、发展中国家

2乙图反映了该城市:

A. 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城市人口比重增长趋缓,甚至停滞

B. 城市化水平比较低,发展缓慢

C. 许多居民和企业从市区迁往郊区,出现了郊区城市化现象

D. 城市核心区规模减小,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