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根据材料和图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28)

希望中学地理实验小组对某城市四个住宅小区的环境进行观察测算得到了白天(晴天)6001800的温升数据并绘制了图1、图2(基准温度取某日平均温度)

材料一 几种下垫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率。

下垫面

道路(沥青)

混凝土

吸收率

0.80.95

0.650.9

0.60.8

0.650.8

下垫面

土壤

沙漠

吸收率

0.60.95

0.550.85

0.740.84

0.90.97

材料二 图1中小区1为建筑与道路表面材料吸收率较高的小区平均吸收率为0.74;小区2为建筑与道路表面材料吸收率较低的小区平均吸收率为0.64

材料三 图2中小区3为风速较大的小区风速为3 m/s;小区4为风速较小的小区风速为2.5 m/s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建筑与道路表面材料的吸收率对小区温升的影响及原因。(10)

(2)根据材料三分析风速与热岛强度的关系与原因。(8)

(3)分析该实验小组的研究成果对小区建筑规划和设计有何启发。(10)

 

(1)影响:建筑与道路表面材料吸收率小的小区的温升幅度(作用)要小于吸收率大的小区。原因:吸收率小的建筑与道路表面材料吸收的太阳辐射热量较少因此它通过地面辐射和对流释放到空气中的热量较少引起的温升幅度小。

(2)关系:风速与热岛强度(温升幅度)呈负相关。

原因:风速越大空气流动性越强由风带走的热量也越多因而风速大有助于减弱建筑群的“热岛效应”;风速小则相反。(答案合理即可)

(3)①尽量使用对太阳辐射吸收率较小的建筑材料避免采用对太阳辐射吸收率较大的沥青、混凝土来铺装全部地面;增加绿地和水面以增加下垫面热容量(减少地面辐射量)通过合理布置小区建筑物(建筑密度布局要适当)加强小区的自然通风有利于城区的热量散失到郊区从而有效改善小区热岛效应(答案合理即可)

【解析】

(1)结合材料二中的图文信息可判断出建筑与道路表面材料的吸收率与小区温升的关系。大气增温的热源主要来源于地面辐射不同下垫面热容量不同;利用该原理可分析出建筑与道路表面材料的吸收率对小区温升的影响。

(2)读图可得出风速与热岛强度的关系;空气的流通可带走热量,根据该原理可分析出风速与热岛强度的关系。

(3)该题具有一定开放性答案合理即可但必须与实验小组研究成果有关。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年高中地理二轮专题巩固训练人口与城市(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城市化包含人口城市化和经济城市化。经济城市化是指城市的财富积累状态,通常以城市建成区内各类生产活动所产生的GDP衡量。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 中国人口城市化和经济城市化关系

 

2 英国人口城化和经济城市化关系

 

3 发达国家产业发展对人口城市化的贡献

 

4 中国产业发展对人口城市化的贡献

(1)读图1A点可知,在某一历史时期,我国经济城市化、人口城市化水平分别约为   %   %。由趋势线可见,我国现代城市化过程中,经济城市化水平与人口城市化水平相比,发展水平较高的是            

(2)1、图2可以显示,总体而言,无论是我国还是英国,经济城市化水平与人口城市化水平两项指标相比,发展水平高的是        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和英国相比,人口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国家是    ,经济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发展水平的差异程度较大的国家是     

(3)比较图4与图3,可以看出我国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对人口城市化发展贡献度的变化存在哪些不同特点?

(4)通过以上分析,在我国人口城市化与经济城市化的进程中,尤其应该关注第   产业的发展。说明其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年高中地理专题训练 水体运动规律(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中甲、乙分别是MN两条河流上的水文站。据此完成题。

1.观测发现MN河流的径流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两水文站都位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B河流流量78月份最大

C图示区域沿岸的洋流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

D甲、乙两水文站所在地盛行季风

2.甲、乙两水文站相比月平均流量甲站明显大于乙站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AM河流域气候更为湿润

BM河流域降水更为均匀

CN河上游修建水库拦蓄了河水

D甲观测站上游流域面积较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年高中地理专题训练 巧攻三类地理计算题(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示意某国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的变化。读图回答题。

1.1982年该国城镇化水平约为 (  )

A10%B20%C30%D40%

2.20世纪该国城镇人口比重增长最快的时期是 (  )

A60年代初期B70年代中期

C80年代中期D90代后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年高中地理专题训练 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选项中符合ab两图所示工业部门集聚而成的工业地域的分别是(  )

A鲁尔区和攀枝花 B.班加罗尔和温州鞋城

C硅谷和大庆 D.鞍山和北京现代汽车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年高中地理专题训练 大气的运动规律(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45°N附近某区域的遥感影像其中深色部分为植被覆盖区浅色部分为高原荒漠区;终年冰雪覆盖的山峰海拔3 424距海约180千米。读下图完成题。导致图示区域内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

A大气环流B.地形C.纬度位置D.洋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年高中地理专题训练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小明和小亮于同一天出生在我国的甲、乙两个城市下图为他们16岁生日那天所在城市的天气预报图。据此回答题。

1.他们的生日最可能为 (  )

A320B41

C915D101

2.甲城市位于乙城市的 (  )

A东南方向B.东北方向

C西北方向D.西南方向

3.下图为小明所在学校的两份作息时间表该校判订冬夏两份不同作息时间表的依据是 (  )

季作息时间表

夏季作息时间表

(101日起执行)

(51日起执行)

起床630

起床620

早餐710

早餐700

早读750—820

……

早读740—810

……

午餐1200

……

午餐1200

……

晚餐1800

……

晚餐1830

……

就寝2230

就寝2240

A.气温高低B.地球自转

C昼夜长短D.光照强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年高中地理专题训练 区域生态、区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读图文材料答问题。(28)

材料一 下面为某流域开发利用示意图和甲地气候资料图。

材料二 下图示意甲地农村土地利用构成变化。

材料三 丙地某中学地理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拟定了两个研究性课题农村地区秸秆利用调查研究本地区草原生态问题演变过程研究”。通过查找资料、实地考察得出如下信息:该地秸秆利用方式结构示意图(1)和环境演变过程示意图(2)

(1)分析材料一中河流下游区域发展农业生产应注意的问题。(5)

(2)10年来甲地人们在土地资源利用方面进行了哪些调整?这些调整对河流水文特征有何影响?乙地若修建水电站需要收集哪些资料?(6)

(3)上游地区水土流失对下游产生的影响是什么?简述上游地区的水土保持措施。(9)

(4)假如你是课题组成员请据材料三信息回答:(8)

从发展生态农业的角度评价该地区的秸秆利用是否合理并阐述理由。

运用整体性原理描述该地草原生态环境的演变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年高中地理三轮复习专题四地球公转和地理意义(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65为世界环境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2013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确定为:

Think.Eat.Save.——思前、食后、厉行节约。今年西安市(34°15′N,180°55′E)确定的·世界环境日主题是治污减霾共同行动,旨在传递提升水气环境质量,人人共享,人人有责的信息,倡导全体市民积极投身治污减霾环境治理活动中来。围绕同呼吸,共奋斗这一主题把世界环境日宣传活动当作全年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工作的主要阵地。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为使太阳能热水器有最好的效果,需经常调节支架,使正午太阳光线直射集热板。在一年中,西安市的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板与楼顶夹角的最大值为多少?最小值为多少?变动幅度大约是多大?

(2)描述环境日过后的几天,西安市昼夜长短状况及变化特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